环境规制下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启示

作者:黎友焕 龚成威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相关论述

   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身健康的问题后,不论是经济学家、企业管理专家,还是政府部门都参与到对环境保护的研讨和实际工作中来。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直接主体,其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尤其受到关注。

    阿奇•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和安•巴克霍尔茨(Ann K. Buchholtz)(2004)认为企业的绿化是一个全球现象,不论是美国与欧洲,还是日本,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跨国公司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处于环保主义的社会之中,并警告企业的环境问题会长期存在。伊恩•沃辛顿(Ian Worthington)和克里斯•布里顿(Chris Britton)(2005)有一个相对悲观的看法,认为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中,不论企业选择做什么,必然是以牺牲其它事物为代价的,环境恶化问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对担负更大的环境责任的投资的回报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这可能会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压力。罗杰•梅森(Roger.Mason)和伊恩•米特若夫Ian.I.Mitroff(1981)把烟雾、有毒的废物、酸雨等环境问题描述成“不道德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相互关联、复杂、不确定、模糊、冲突和社会强制性等特点。为如此混乱的情形负责是有问题的,因为对不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少是完整的,也不会是最终途径。

   国内的学者徐大建(2002)认为企业活动必然会产生副作用或副产品,这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但要完全彻底地消除这种副作用或副产品,即使在理论上能够做到,在实践中也会因成本太高而无法做到,所以环保只是意味着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污染。黎友焕(2007)则揭露了一个社会事实,即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长期被我国社会所忽略,所以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全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书籍很少,且大都是从法律或公司治理或跨国公司的某个生产守则的角度偶尔探讨,或就某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探讨,这就导致了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甚了解。所以我国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国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

   (一)代表性案例

   案例1:惠普公司

   惠普(HP)环境保护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高质量的、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正是因为一直贯彻了这种为了大众利益、向客户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价值观,成就了惠普(HP)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1992以来, HP就采取“为环保而设计项目”的行动以减少对产品和消费者带来的环境影响;2005年惠普开发并推出了视频会议技术,Halo工作室的出现仅2005年降低了350吨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惠普公司内部有近100个Halo工作室,遍及全球5大洲15个国家。,自1987 年开展回收计划以来,为了更进一步支持环境保护,惠普(HP)已在4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了回收计划。2007财年惠普在全球范围内共回收近2.5亿磅的硬件和打印硒鼓,并承诺在2010年之前,实现回收20亿磅废旧电子产品及耗材。2008年2月,惠普公司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拯救者计划”,承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HP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创新,为环保设计。同时提供气候变化和能源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和打印耗材回收解决方案,与供应商合作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

   案例2:索尼

   作为日本和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索尼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2003年3月,索尼集团成立CSR部,核心主题是“为了下一代”。这个理念的具体含义是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让社会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索尼所有的社会公益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理念展开。

   索尼的环保方面首先体现于具有代表性的环保型产品,这些产品源自索尼独特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其次是索尼通过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革新来解决环保问题。索尼遵循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推动废旧产品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继《绿色管理2005》之后,索尼对2006—2010财年间的环境课题进行了规划和整理,并制定出新的环境中期目标《绿色管理2010》,其中将“持续扩大产品资源再生量”以及“持续提高产品循环率”作为产品循环利用的指标。对温室气体的控制目标是截至2005财年,事业所的能源消耗量(按CO2排放量换算)每销售单位较2000财年削减15%。为了保护事业所周边的自然环境,索尼在努力削减由自身业务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的同时,通过与所在地区社会的紧密合作,在资源循环利用、绿化及保护生态系统方面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措施。

   案例3:汇丰银行

   作为一家跨国银行,汇丰早已把其作为金融的业务进行扩展。在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在全球积极推动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的环境标准这一社会背景下,汇丰置身其中,显然会对公司价值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了实践对于保护环境的长远承诺,汇丰实行了一个“推己及人”的策略。第一步是从银行自身开始,减低自身业务对环境的影响。2003年,开始度量遍布世界各地的办事处能源用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废物量与食水用量。企业房地产部的环境汇报制度覆盖汇丰全球员工总数的67%,一年后,提升至90%;采购部则从管理供应链着手全面考虑社会、道德及环境因素。不久,汇丰公布了20多万名雇员在工作时所消耗的能源、食物和水,以及所制造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数量,并订下了到2006年1月1日实现集团自身碳“零排放”的三个步骤。为了改善集团的能源效益及减少整体能源消耗,汇丰在部分地区投资发展各类大小型再生能源技术及设备,例如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等。

   2005年10月,汇丰提前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碳零排放的银行,也因而在“2006年气候领导指数”银行业排名榜首。对于汇丰来说,环境责任最能体现汇丰如何认识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因为汇丰相信,不管什么企业,如果在运作中损害自然环境,必定会失去其相关群体的支持和信任。

(二)案例评析

   以上案例是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西方知名企业。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大概可看出国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做法有两个重要特点。

   1.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竞争优势

    “绿色”正在成为一个力量巨大的品牌因素,并且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从这一角度讲,那些能够把环境和社会挑战转化为商业机遇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已经不是被迫的无奈行为,也不仅仅是为满足制度与监管的要求,它将成为企业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平台,会帮助企业顺利进入新兴市场并最终支持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以上案例无不是在环保责任上做的相当好的企业,他们付出都得到了社会的回报。

    2.企业环境责任是全面的社会责任

   国外企业在环保上做的努力是全面的。因为环保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消耗、水木土的利用与保护等。国外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坚持和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等做法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素养的品质。我们称这种把环保当作自身文化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全面的社会责任。

    三、国外政府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规定及评析

   企业环保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私事”,政府的支持能够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提供方向指导和制度约束。从日欧美政府的做法我们能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以日欧美为代表的政府做法

   日本政府的做法: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并正式实施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法》,使日本从单纯的环境保护,转化到全面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轨道上来。该法集中体现了生产者责任扩大的原则。如《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特定家电再商品化法》等,使日本实现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欧盟政府社会责任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共体一直在为趋同各成员国的公司法而不懈努力,先后发布了多项旨在消除成员国公司立法上差异的公司法指令。1968年公司法发布第一号指令,要求成员国对股东、债权人和其他与公司从事交易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切实保护;1972年拟定《关于公司法的第5号指令草案》,其思想是公司经营决策应当为公司构成要素及全社会负责。该草案又历经1983、1990、1991等多次修订。它对唤醒成员国的社会责任具有重大意义。欧委会官方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并支持成立“企业社会责任欧洲联盟”。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并由此进一步触及到企业和责任的法律改革问题。20世纪3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美国最先开始于孕育;80年代以宾夕法尼亚为代表的29个州修改公司法,规定“其它利益相关者条款”。

   (二)评析

   日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全部共同点首先在于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规定体现于他们对社会责任规定的法律法规中,其次是企业对环境责任履行的自觉性与政府的监督和督促相结合,共同为推动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进展而努力。

    四、中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问题及建议

   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好处的同时,也在经受着环境恶化的苦果。生活垃圾污染、耕地减少、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饮用水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更多的企业也应对此进行反思。

   (一)中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及问题

   2008年4月9日发布的《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上榜的5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有21家,民营企业为17家,外资企业为12家,中资企业的比例达到了76%。中资企业成为社会责任的主角,该报告表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企业做的却不是很另人满意。第一,表现最抢眼的国家电网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国有企业中最早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也只是用了很小的篇幅提及环境保护,而许多这样的企业资产特别雄厚,说明中国许多企业不是缺乏资金,而是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意识还比较差;第二,环境责任的履行不够全面。表1中列举的10强企业,其中有五个(占了50%)属于严重能耗和污染型企业 ,这些企业本身就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说明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我国的环境保护状况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1 《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中的前10个企业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名称

国家电网

中国移动

中远集团

交通银行

中石油

中石化

苏宁家电

中海油

大连万达

建设银行

公司行业

电力

电信

航运

银行

石油

石油

零售

石油

房地产

银行

注:除国家电网外,其它排名不分先后。我们按顺序选取了排行榜中的前十位。

   (二)提升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国外企业对社会责任特别是环保责任的履行状况以及国外政府的做法,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及提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觉履行环保的意识

   企业是环境污染与保护的主体,是体现环保效益最直接的个体,是环保建设的基础,其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提升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根本。首先,对环保的投入会得到社会的回报。世界上没有哪个企业是因为对环境保护、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增加成本最后导致破产,与此相反,这样的企业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品牌的提升和政府的鼓励;其次,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企业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论是对环境有明显污染的企业还是很少对环境破坏的企业来说,承担起这种意识都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潮流,环保责任已经成为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之外的另外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手段,没有这种竞争理念和能力,现代企业不可能长期生存。

   2.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作为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立法项目需要更加细化。虽然我国也颁布了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但除了某些文件中稍有涉及外,具体针对企业环保责任的法律法规几乎为空白;第二,不能盲目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环境责任立法要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外(如欧盟)立法不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强制执行标准。发达国家已经脱离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且企业的环保文化意识很强。但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是个新事物,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与能源巨耗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中国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法规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具有强制性。第三,立法规要具有长远眼光。政府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事件才进行立法,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重大事故才想起立法、因为奥运形像才要求企业环保。

   3.接受公众的监督

   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有力鞭策。环境问题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西方国家的公众与NGO等行业组织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要求的尤其强烈。环境保护事业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保障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加强与公众的交流,接受公众监督,可以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在环保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批准号:07BTY003,主持人:黎友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黎友焕:经济学博士,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龚成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黎友焕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邮政编码:510610

E-mail: youhuan_li@hotmail.com

   该文发表在《世界环境》2008年第3期

   案例根据中国惠普企业社会责任之环保责任报告整理:http://h20430.www2.hp.com/program/csr/cn/zh/070813_2_02.asp

   根据索尼2006年3月期《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理。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陈淑妮副教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深圳 518060)
黎友焕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510610)
李卉子(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深圳 518060)

    内容摘要:在广东省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完全由企业决定。低劳动力成本支持着广东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从2004年春天开始,广东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荒”,我们不能不注意到低劳动力成本作为广东省产业竞争力的一项优势正在丧失。文章首先分析了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现状,接着讨论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广东省劳动力成本水平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 广东省劳动力成本水平的现状

   在广东省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价格完全由企业决定。在企业习惯于按照劳动力成本不变的假设扩大生产的情况下,使企业主动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成为一个缓慢的过程。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在工资、劳动条件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也是劳动力流向变化的原因之一。目前珠江三角洲民工的平均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见表2.1)。2004年珠三角的最低工资标准,广州为510元,东莞为450元,最高的深圳特区也不过是610元,而同年的长三角上海的最低月工资为635元,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的最低工资也达到620元/月。在GDP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农民工在城市的工资水平十几年来却基本上未变。有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12年来月平均工资只提高了68元。佛山的不少企业,外来工月工资在10年前就已达到600元~1000元,但现在基本还是这个水平。而这些年来消费物价总体水平已明显上升,生活费用普遍上涨,导致外来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而且很多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严重。2003年深圳市对企业工资发放情况的大检查发现,欠薪企业占被检查企业总数的40%多,涉及员工10多万人次,欠薪总额达1亿多元。不少地区民工的工资几乎10年来基本保持不变。

表2.1 珠三角地区被调查企业普通员工工资水平

项目

月平均工资(元)

占上年当地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比重

合计

964.8

57.9

按类型分

私营

1067.6

64.1

港澳台

841.5

50.5

外资

1028.5

61.7

按地区分

广州

1313.9

54.7

深圳

979.9

38.4

珠海

1175.7

73.4

佛山

923.5

63.4

江门

911.7

88.1

肇庆

794.8

72.8

惠州

822.8

74.4

东莞

698.2

37.1

中元

878.7

50.1

按行业分

制造业

898.2

68.4

其他行业

1408.1

81.3

资料来源:彭启鹏、刘建民,“完善劳动力供求机制,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广东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 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低的原因

   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低,在经济学上可以从三个角度分析:

   第一,劳动力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即对生产者生产能力的维持和延续,包括再教育)投入低。从文化程度看,广东省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总劳动力的85%。从技能培训情况看,广东省8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制造业、第三产业为例来看一组数据,全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是4.2%,广东是2.3%;本科以上学历的全国是1.7%,而广东是1.1%。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2%,广东只有10.6% 。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长期对劳动力资本的投资不足,导致我国相当部分劳动力的素质与用工企业的要求不相符。

   第二,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日本、韩国在战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度要从国外引进劳动力),劳动力价格低。自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民工潮”,流入广东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远远超过劳动力需求,因此在广东省了形成外来劳动力的买方市场,劳动需求方——雇主具有对工资决定的主动权,劳动供给方——农民工处于被动地位。为了扩大资本利润率,雇主倾向于最低可能的工资,这种最低可能的工资将由农业中的平均收入 的某个加成比例决定,这个加成比例必须足以弥补农民的流动成本、政府的行政收费以及发达地区更高的生活费用,使得农民外出打工至少比在家务农更有利可图。然而,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退出的机会成本为零,因此一旦工资达到最低可能的水平,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将源源不断地争先外出打工,使得工资将由于供给过剩而长期固定在这一低水平上。

   第三,作为两个因素的综合反映,劳动力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极小。据日本通商白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国家和地区平均劳动力成本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为4%,而中国则为3.5% 。这说明尽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从亚洲的整体水平上来看依然处于较低的位置,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日本以及韩国、新加坡等亚洲新兴国家和地区,而且也低于整个亚洲的平均水平。

   二、推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1、 从短期来看,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推行会削弱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

   在广东省以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式(假定工资不变、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得到了验证,在广东省最低可能的工资水平上,能够获得外来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广东省外来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工资决定机制可以用图3.1来表示。

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在图3.1中,I为农业部门的平均收入,W为制造业部门的最低可能工资,它是I的某个加成比例,由于在广东省工资等于W处,将获得外来农民工的无限供给,因此,外来劳动供给曲线S具有完全弹性,即它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水平直线。D1是制造业部门最初的外来劳动需求曲线,也即边际生产力曲线,它符合新古典的边际收益递减假设。劳动供给曲线S和劳动需求曲线D1共同决定了此时广东省制造业部门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L1。在这一阶段,制造业部门获得的利润为WQ1N1,其中相当部分将用于资本积累即再投资,这样,制造业部门的固定资本量增加了,导致生产能力扩大,人均资本以至边际劳动产出提高,因此劳动需求曲线将由D1向右上方移动至D2。此时,由于劳动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直线,因此,实际工资将保持不变,但是制造业部门的生产和就业都扩大了,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到L2,WQ2N2则是这一阶段制造业部门所获得的利润。上述资本积累的过程将继续下去,上一阶段的部分利润将转化为再投资,使劳动需求曲线进一步右移至D3,实际工资仍保持不变,而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度增加至L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只要还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上期利润→本期再投资→边际劳动产出增加→劳动需求曲线右移→吸纳剩余劳动力增加”的过程就将一直持续下去,广东省制造业部门将在实际工资几乎不变的情况下吸纳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但是,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推行从短期来看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削弱广东省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进而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投入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二企业社会责任是SA8000的推行迫使企业将环境成本也考虑在产品成本内;三是企业要获取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的费用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目前广东省不少企业存在着员工待遇低、工作时间长、劳动环境差等现象,因此,要达到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认证的要求,企业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善,这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的推行将对我国纺织、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构成新的贸易壁垒,甚至会直接威胁一些企业从跨国公司获得新的订单。

   2、 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推行有利于广东省经济的发展

   (1)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可以帮助广东省的企业跳出“比较优势陷阱”
虽然广东省目前还具有劳动力供给弹性无限大的现实,但并非永远如此。当经济扩张对劳动力的需求超过一定限度后,该曲线也具有上扬的趋势,供给弹性相对降低。在图3.2中,当劳动力需求从D增加到D1时,雇主可以在工资几乎不变的条件下继续获得劳动力,而当劳动力需求提高到D2时,则满足劳动力需求的供给条件是相应提高工资水平。

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图3.2 劳动力需求变动对工资变动的影响图

 

    2005年11月18日,国家劳动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 “继续采取低工资、低成本进行国际竞争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这样的增长方式“必须做出改变”。长期以来,这种低到极限的所谓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劳动待遇、像样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在特定时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成为竞争力。但这往往是落后的竞争力,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与劳动生产增长率的关系如何,如果劳动力成本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增长率,那对于企业来说,竞争力就会下降,相反,如果劳动力成本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增长率,那么企业的竞争力就会增强。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通过全球供应链这一外部强制措施,迫使中国企业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积极变革观念,主动在规章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策划上融合进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合理成分,学会以社会责任为战略点,变被动为主动,来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长期双赢。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推行可以帮助广东省企业跳出“比较优势陷阱”。

   (2)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有利于促进广东省的产业升级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规定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应低于法律或行业的最低标准。现实中国的城市就业部门一般都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而广大的农民所在农村没有实行最低工资制度。假设把中国划分为两个部门——“城市就业”(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部门)和“广大农村就业”(未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部门)。最低工资制度保障了城市就业的收入大于农村的就业收入,因而有利于中国的农民不断的向城市转移,加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如图3.3所示)。在图3.3中,A部门——“城市就业”部门是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B部门——“广大农村就业部门”是未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在A部门中由于存在最低工资制度,那么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即“L0-L1”的失业人数,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转移到没有被覆盖的部门去就业。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B就有可能降低工资吸收更多的就业,由于有更多的人在B部门就业,造成的后果就是B部门的就业量增加了“L2-L3”,但是相应的工资率却降低了,从原来的W3减少为W2。

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同时,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还规定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必须满足员工的基本要求,并以员工方便的形式支付。根据2005年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委托暨南大学所作的广东省最低工资研究的调查结果分析,珠三角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待提高。从增长的速度看,从2000年到2004年,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年平均增长率仅为4.4%,远低于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涨幅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从国际通用标准看,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最低工资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50%到70%,而珠三角地区远远低于这一比例。较低的最低工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广东省的产业升级,不利于广东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淘汰一些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企业和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促使其向中西部转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珠三角从过去单纯的加工工业基地向制造、研发、服务综合基地转变。 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推行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有利于促进广东省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转型,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提升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有利于降低单位劳动力成本。一些没有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企业因此而失去订单,受困于贸易摩擦。而那些暂时还未受到SA8000标准认证的冲击的企业,也有感于前车之鉴,逐渐意识到广东省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很难永远保持的,仅靠廉价劳动力很难获得长远发展。而实施了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的企业则气定神闲,企业内部安稳,出口业务不仅没有耽误,可能反而会获得更大更多的订单,并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也用事实证明了,通过订单的增加可以获得长期的收益,也因此可以弥补短期内增加的成本。

  1. 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对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挑战

   1、 提高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力成本的比重,改善中国劳工待遇,树立企业形象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强调的是劳工保护,如果企业提高劳动力成本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并实施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那么“得民心者的天下”,对内赢得了职工的心,职工通过口碑的宣传,企业的德与义广为流传;对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国际形象,既是营销的卖点,又是无形资产,最终会提高其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

   2、 利用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重新设计制造成本的构成

   首先,企业要强化科学管理劳动力成本的意识,寻求有效的方法,使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件法宝。

   其次,调整劳动力成本结构,使隐性成本显性化。只有将原来隐性的成本显性化,实现劳动力成本货币化,对劳动力使用成本进行计量,才能真实反映出企业对于劳动力资本的投入情况,方便企业进行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管理。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并通过一些方法,例如医保、社保等的改革等。

   再次,利用标准成本制度,对劳动力成本进行全方位的控制。通过事前制定指标标准值,事中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分析,事后实行调整控制。

   最后,建立比率和弹性控制指标,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产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的支出结构。通过将实际数值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指标对比,找出症结所在,降低消耗,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提高劳动者素质,抛弃传统思维,保持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

   企业社会责任SA8000标准在近期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减少利润,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企业要正视这个现实。但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不代表竞争力的减弱,相反,只要劳动力素质能同时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反而会加强。劳动力成本的正确计算方式应该是看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与他们的工资的比例。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企业要做的是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而不是钻法律空子谋求一时之利。在新的战略时期,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方式保持相对劳动力成本优势,坚持以人为本,逐步以集约化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生产方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附加值为重点,提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以生产技术上的高附加值优势,逐步代替生产成本上的廉价劳动力优势。通过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强化激励机制,更有效地提高劳动者薪酬待遇水平。

   4、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护民工的合法利益

   珠三角地区存在的一个不利因素是这里的雇主拖欠工资现象严重,恶意欠薪导致劳动者的实际工资水平下降,劳动者面临的风险增大,这个信号会迅速传递到出发地,劳动者会到其他地区寻求就业机会,而不是进入广东省;恶意欠薪还说明这里的劳动力市场规则不健全,政府对外来劳动者合法权益没有给予应有的保护。按国际通行惯例,一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大约相当于本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较为合理。但从目前珠江三角洲各市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看,存在问题不少,基本没达到。如2004年珠江三角洲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肇庆、惠州、东莞、中山等市最低工资标准都低于700元。根据推算,即使将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雇工的工资都计算在内,上述各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占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比重仍较低。因此,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合理确定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准,可以有效地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人的合法利益,积极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友焕编著,《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黎友焕主编,《对社会科学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3.梁桂全、黎友焕,SA8000削弱珠三角出口企业竞争力,WTO经济导刊,2004(7)
4.黎友焕著,《世纪之交对社会科学的遐想与呐喊》,香港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本文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批准号:03/04c2-03,主持人:黎友焕)部分成果

该文发表在《商业时代》200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