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可行性思考

作者:孝欣蕊 杨丽艳

[提要] 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任何国家加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一起发展,是国家与人民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重视并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地位与责任感,也为我国政府减轻了不小的压力。基于此,本文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及会计要素进行阐述,并具体分析中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必要性;可行性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含义及其要素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了进一步加深,本文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解主要是用会计形式对于企业的行为引发影响的综合性核算与必要的管理。它是会计学科与社会责任的整合,将每个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用责任观,借助会计形式来具体呈现,应用会计的专业技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社会责任用货币为重要计量标准作出的核算与管理。运用科学的估量方式对企业的经营产生的影响进行管理,达到经济、社会之间有效的平衡。企业在经营中,站在较高的位置上进行整体布局,自发地将社会责任放于第一位,最终通过报表将核算等内容体现,以监控企业对于社会的贡献量与损耗量等。

(二)会计要素。其一,社会责任的资产,指的是企业为达到社会目标进行资源的投入与成绩;其二,社会责任的权益,每个企业集团在企业里的求偿权力。这个权力和以往会计里股东产权的意义不一样,它不在法律规定,大多按照社会的目标而设定。经社会集体产权的确定和相关计量,可提供一个制定企业的社会的目标与责任实行评估的良好依据;其三,社会责任的收益,指企业给社会创造财富,或者说企业生产经营而引发积极的社会效益;其四,社会责任的成本,指企业达到社会业务用的资源及增加社会的损失,或者说企业的经营而引发消极的社会影响;其五,社会的效益,企业在特定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净收入额度,相当于社会收益去掉社会成本后的余款;其六,社会的资产净额,指社会的责任资产,包括企业作出的社会贡献和社会目标之间的差值;其七,社会的经济业务,指企业付出一种社会的经济资源,进而为企业有关的社会团体的利益带来影响。社会的经济业务一般不是市场的交易行为,但是能够生成一定的社会效益或者社会责任的成本。

二、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必要性分析

(一)生态环境遭到污染。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近年来,因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展,在生产中排出的“三废”物质也有所增多,特别是现代汽车尾气的排放问题已经日益突显,城市河水的质量超标约占85%以上,我国淡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一些城市的水已濒临干枯,全国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不是太好,空气指数低于类级城市占城市总量的1/5左右等。

(二)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建设现代化企业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公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会对每一个企业的经济利益带来影响。基于此,我国国企在转型过程中一定要加强重视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是很多企业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实时足量地为企业职员交付养老金、医保金及失业金等,甚至于有的企业将这笔款项进行占用或他用等,引发了一系列职工看病困难、养老困难等很多不良的连锁反应等问题。

(三)没有实现充分合理的就业。众所周知,我国有广大的社会劳动力资源。这些劳动力是一种非常主要的社会资源。因此,就业问题得到充分且合理的解决,就会达到劳力资源供求市场的平衡状态,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与利用的目的。也为此国家政府将充分就业问题列入一项根本的目标。我国的形势客观地提升了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即企业既要实现本身经济的最大化指标,又要不断开发与挖掘自身的潜力,实现多样式的经营与管理,以此可以为社会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处于失业状态较为严重的形势,还出现了大量的隐形失业现象,这种现象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就有企业因为结构进行相应的改革,将人员进行精简,就是我们熟知的“下岗”人员增多了,通过这种减人提效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可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失业者,为我国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四)其他社会问题。企业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时,企业职员的薪资待遇也相对得到了改善,工作的环境与条件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应地水涨船高,可是依然有很多企业对于劳动者的权益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职工的生存环境,如煤矿工人居住条件非常差,工作环境也很恶劣。还有企业对一些高危工作性质的职工,也并未提供出有效的劳保方式。还有,一些企业对于社会的公益或福利事业很淡漠,与企业的地位不相衬。

三、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可行性分析

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带动下,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探讨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经济方面来讲,会计制度的改革与会计教育水平的提升,促使我国的一些会计事业有了不小的战绩,为现阶段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积累了很多有利且较为成熟的条件,具体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家制度是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有力保障。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公有制让企业的生产经营淡化了单纯的个人利益,企业的生产扩大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相符,有着提升社会效益的目标。因此,企业为生产经营规划的会计对企业为社会带来的效益与损害作出充分反映及控制显得很有必要。

(二)有利的法律环境。我国近些年出台了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全民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法》、《环保法》、《会计法》、《产品质量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为更好地规范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指导与支持,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考核和评价标准。

(三)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成果成为重要的借鉴。从理论与方式还有实践基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德国等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为我国建立并推行社会责任会计带来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此外,更多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人才及专业人士也在不断地致力于这方面的分析与专研,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四)传统的财务会计与社会责任会计相辅相成。企业传统的会计,如排污费用、逾期治理的处罚金等方面也可以用于社会责任会计应用的参考。还有,近年来我国进行了责任会计与质量核算相关技术及核算程序设计方面,都可提供参考。

(五)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提高。经济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者整体素质也在进一步提升,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各类会计类的软件与计量的技术也在进步,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达到了会计电算化,表现在数据处理的精确度提升、效率的提升,将很多会计从复杂的操作中解放出来,为社会责任会计实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六)大型企业加大对社会形象的关注为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提供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的一些企业已走进了世界市场,加上外投企业的增多,我国逐步实现了同世界市场接轨的目标,国际上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借鉴,大型企业也开始重视自身社会形象的建立,企业拥有优良的社会形象,相当于获得了一对隐形翅膀,会推动企业飞速的发展。因此,企业会树立其信誉感与责任感,以吸引各个投资商与众多客户,所以向灾区与社会慈善机构进行大量捐赠情况会加多,公益类广告也增多了。此外,大部分企业以很多的方式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对社会担负的责任会在会计报表中表现,这对于良好社会形象的确立是极有利的。也得到了很多企业,尤其上市企业的支持。

为了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为了尽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应当逐渐完善与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体制,以会计报表计量的形式将企业经营行为产生的社会成本与创造的社会效益展现出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处理企业和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承德,刘正军.论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财会月刊,2008.35.

[2]郑健.新时期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

[3]晁世元.基于SWOT分析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推行研究[J].开发研究,2014.5.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业比较研究

作者:洪珈珈 余忠 郑玉华

[提要] 本文首先从披露模式、披露数量及制度环境和披露质量等三个方面描绘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其次,利用数据库收集样本信息,选择各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2,326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总量、报告审验情况和平均披露率等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各行业间信息披露的异同;最后,得出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全面不系统,各行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第三方独立审验体系、发挥媒体舆论力量、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业比较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三无产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严峻。作为社会主要单元之一的上市公司,必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因此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迫在眉睫。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现有研究中,鲜有行业间的比较研究。因此,开展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业比较研究就显得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部分行业近年来的信息披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了解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今后不断发展提供实践性的对策。

二、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首先要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内容。总体上,我们可以把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概括为企业在以利益为首要目的,对所有者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考虑承担的社会责任及义务。共同关注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安全生产、员工福利、产品质量安全、税收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并不强烈,所以应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

(一)披露模式现状分析。我国社会责任披露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依附于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和独立报告模式。附注形式信息量少且分布散乱,可读性低,而且存在一定的虚假性。以文字描述为主,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独立报告模式是国家所倡议的,信息量大,一般定期发布,类似于财务报告。报告中既有定性文字描述又有数据分析,图文并茂,文字与表格相结合,能提供较为全面、有意义的社会责任信息。2013年就有264家上市公司采用独立报告模式。如中国电网的独立报告就完整地披露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目标、准则、具体内容、计划从事的事项、预计投入的资金等。

(二)披露数量及制度环境现状分析。从MQI中可以获知,2006年国家电网发布了我国上市公司第一份独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不仅电力行业,石油、运输、金融等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共发布了6份独立报告。从2006年开始,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数量逐年递增,在2009年迎来井喷式的增长,增幅相对2006年达到了23倍之多,披露数量达到了459份。2015年数量开始下降,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却提高了。2015年共披露848份,经过审验评价的比例达20.5%,其中第三方独立审验占7.19%。除了人力资源行业,其他行业均有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截至2016年,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已有5,705份。

披露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因为信息披露指南不断出台和修订。2002年1月《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发布;2014年新修订《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深圳市政府颁布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这在我国还是首次;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中文版,因为契合我国特殊国情,也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指引。

(三)披露质量现状分析。本文借用和讯网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专业测评体系,该体系对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分别打分评价,再综合得出总分,并进行排名。基于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本文以下数据收集主要以手工为主。如表1,以2016年为例。排名第一的金融行业,得分最高的是股东责任17.79分,可创新部分仅有0.50分,说明金融行业对科技信息、产品创新的信息披露少,进而推断金融行业创新理念匮乏,技术创新项目数量稀少;虽然员工责任得分为15分,可在安全培训方面只有3分;环境责任得分为8分,反映出金融行业环境责任履行和信息披露状况不佳,投入的治理资金也较少。(表1)

上述分析说明虽然近十年来报告数量和信息披露指南都有显著进步,但披露质量却明显滞后。再加上行业属性和发展情况不同,各行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及信息披露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肖胜楠(2012)指出煤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作为能源资源行业,更应加强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率的信息披露;电力以及冶炼行业是高危行业,社会责任侧重点就应是员工职业培训、安全作业、环境污染的问题。郭勇(2013)提出农林牧渔和医药制药业除了产品质量的信息披露,还需披露化学、农药物品的使用情况;金融行业则需多公布资金整合和调配情况;汽车制造业还应包括生产过程员工工伤次数及恢复程度。

三、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数据来源与评价方法

(一)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选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关键定量指标体系数据库(MQI)。该数据库不仅有总量统计、审验情况分析,还针对不同行业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旨在为各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二)样本基本情况。本文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行业属性考虑,将选择MQI收录的八个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这八个样本行业共发布了2,326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具体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为:石油和天然气612份、金融412份、冶炼366份、医药制药业340份、电力241份、煤炭开采133份、农林牧渔112份、汽车制造业110份。

(三)评价方法。本章借用关键定量指标体系的平均披露率评价各行业信息披露水平。该体系每个指标均包括五个类别的指标,分别为:经济类指标、环境类指标、社会类指标、劳工类指标、产品类指标。该体系基于指标内容对每份报告进行分析,通过对报告分类从而得出该行业所有报告在每个指标项下的披露率,再在披露率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出平均披露率,以此作为主要评价指标。

该指标根据行业性质,选取具有行业特征的指标。如农林牧渔行业经济类指标由经济绩效、社会责任投入、采购行为三个方面组成;劳工类指标由雇佣和职工健康与安全构成。而电力行业的经济类指标就不包括采购行为,在劳工类指标中多了职业培训与教育、合规两个方面。

关键定量指标体系适应行业间的差异性,使得评价方法具有针对性;再加上各指标内容的关联性,使得行业间的对比性更强。

四、基于MQI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行业比较

(一)披露总量的比较。冶炼行业是披露报告最多的行业,占所有报告的4.53%,数量达504份。冶炼行业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则需向外界传达更多信息。金融行业和医药制造业分列二三位,占比分别是3.73%和3.05%。电力行业位居第四,占比2.16%。煤炭开采、农林牧渔和汽车制造业三个行业披露数量大致相等,占比分别是1.20%、1.01%和0.99%,其中煤炭开采行业稍稍领先。而作为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的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比例仅为0.58%。

图1是近三年各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各行业在近年的披露数量大体都保持稳定。其中,金融行业平稳中还有细微上升。医药制造业在2015年有些许波动,相对于2014年下降15.52%,2016年又回归平稳,反映出披露报告数量不稳定。石油和天然气、农林牧渔和汽车制造业虽稳定,却没有上升迹象,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报告数量均为个位数。(图1)

(二)第三方独立审验的比较。陶晓红(2012)指出一份社会责任报告只有经过第三方的审验或者点评之后才是具有说服力。表2显示冶炼行业经过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为202份,领先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居第二位,数量达149份。这两个行业合计占比将近76%,说明其他行业报告独立审验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如农林牧渔这种超大型行业审验报告数量仅有19份,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汽车制造行业只有14份和16份。虽然披露数量逐年增加,质量却有待提高。多年的积累也只有533份,比重27.79%。可以看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独立审验的发展道路还是长久、艰巨的。(表2)

(三)平均披露率的比较。表3显示煤炭开采行业平均披露率为38.42%,是八个行业中最高的。其中,经济绩效的披露率为87.78%,说明在133份披露报告中,至少有116份报告披露了经济绩效的内容。石油和天然气以37.86%紧随其后,与煤炭开采行业相同,经济绩效披露是最高的,为89.47%,这是值得鼓励的。可是在废气及废弃物排放、社区建设和居民冲突方面披露数是0,未披露数高达38。金融行业、汽车制造业和电力行业分列三至五位,披露率均达30%以上。其中电力行业在社会责任投入指标中披露率是57.41%,废气披露率也达到43.21%。金融行业的职工培训与教育指标平均值是74.77%,该指标主要描述每年接受职业培训的员工人数、次数及时间。医药制造业平均披露率只有27.75%。但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有近一半的企业披露了能源消耗量及节能的信息。冶炼行业的环境指标占了多数,可作为重污染行业,废水排放量及减排量的信息披露只有15.64%,农林牧渔行业只有10.94%,与其他行业差距大。(表3)

(四)行业比较结论。综上所述,以各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2,326份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披露总量、报告审验情况和平均披露率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各行业间信息披露现状。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对“落后”行业要加强引导;审验独立报告有利于促进披露报告质量的提高;关键定量指标体系可以促使社会责任披露更具针对性。总体而言,社会责任披露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制度规定不全面不系统使得信息披露质量不高、行业发展情况参差不齐等问题。

五、改善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第三方独立审验体系。目前,由于我国在信息披露上并没有做出强制性要求,以至于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不高。因此,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应当建立独立的审验体系,提高信息质量要求;审验体系根据行业间的差异性,制定相适应的信息披露评价方法,使得所作出的信息披露更具有行业针对性。而人们根据第三方审验体系发布的检验报告,可以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履行报告。

(二)发挥媒体舆论力量。互联网时代下,社会民众可以多途径了解、监督企业。新闻媒体作为传播媒介,在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中起着一定作用。新闻媒体应加大对此领域的报道,借助社会舆论力量,给在社会披露报道中避重就轻的企业施以压力,从而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当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时,既能增加企业的可见度,达到消费者、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出台政策加强监管力度。出台针对性指导文件,并加强政府在社会责任披露制度上的监督作用。为“落后”行业的行业披露提供指南和制定资源性披露的指引,有利于行业的协调发展。制定统一的披露模式,完善信息披露评价方法,以解决行业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政府对各企业报告实施监督管理,定期汇报、公示结果,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肖胜楠.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郭勇.医药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山东大学,2013.

[3]陶晓红.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

[4]周培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9.

[5]安静,黄珺.媒体关注,媒介环境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J].财会月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