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辨证理解

李义平 来源:经济参考报

对于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显然是一个新的问题,有必要给予全面的辨证的理解。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变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社会在经济发展的特定阶段,根据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

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人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

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最初的企业并没有什么社会责任的概念,他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诞生了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理论几乎把市场经济下企业的功能等同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公平的市场价格销售给消费者,企业就算尽到了自己最基本的社会责任。这种认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社会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此时发展经济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主要矛盾,企业只要能够促进经济发展,能给社会提供产品、就业、税收就实现了社会对企业的基本期望,就算承担了社会责任。

历史前进到18、19世纪,早期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由于慈善事业是一种传统的美德,于是,慈善事业被认为是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当历史发展到了当代,经济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望边际效用递减,对生活质量则有了更高的追求。与此同时,人们对一些工业产品的副作用,对环境污染的消极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此外,由于经济非平衡发展所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有时经济发展比不发展矛盾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有了更多的期望,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内容,其中包括教育、公共健康、就业福利、环境保护、节约和爱护资源等。

尽管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是可以无限扩展的,而是有限度的。彼得·德鲁克在他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专门写了一章《社会责任的限度》。他认为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仅仅是做得好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做好事。然而,为了做好事,首先必须做好企业。他说,只要一个企业忽略了在经济上取得成就的限制并承担了它在经济上无力支持的社会责任,企业很快就会陷入困境。如果因此而损失了企业取得成就的能力,那就是最不负责任的。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就是把企业做好,这是企业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前提和载体。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能无限扩张,还意味着企业与政府功能不能错位,不能把本该属于政府的责任推给企业。

二、把企业的社会责任转化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得的改革,使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一系些列新的问题,例如贫富差距拉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有的企业员工工作生活环境较差,员工待遇不好,还存在着使用童工的问题,甚至在国际贸易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摩擦。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期望我国的企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的比较,我们应当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的状况。发达国家只是当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才更多地担负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中国企业在经历了较短的发展过程以后,就碰到了必须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的问题。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企业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当然,我们这样讨论问题,并不是说中国企业就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相反,由于形势所迫,中国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为了既能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又能促进企业发展,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1、承担社会责任并非消极的只是一种负担,只要把握和利用的好,完全可以转化为一种企业发展的机会。

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管理的精粹所在。彼得·德鲁克指出,把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机会可能不在于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而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即社会创新。这种社会创新直接和间接使公司或企业得到利益和加强。以上讲的是直接的市场机会。除了直接的市场机会之外,一个长期奉公守法、善待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增加无形资产。这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把问题转化为机会,是企业家的职能所在,相信企业家一定会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这一新的约束条件下,在把问题转化为机会上大显身手。

2、必须牢牢把握搞好自己的企业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的底线。

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要预防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过分地追求社会声誉,甚至好大喜功,承担了与自己的企业产业发展方向不协调,承载能力不协调的、过多的社会责任。有必要再重复一下彼得·德鲁克的名言:企业首先是做得好,然后是做好事。

就政府一方面而言,如果想真正的发展经济,就既不能把本当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情推向企业,更要引导社会,不能把发展好的企业当作唐僧肉,最终吃跨了企业。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是政府和社会的不负责任。

部分跨国公司在华逃避社会责任

刘世昕

本报北京2月19日讯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06跨国公司中国报告》称,过去一年中国的媒体至少对哈根达斯“脏厨房”事件、卡夫饼干含转基因成分风波等12起跨国公司弱化公司责任事件提出批评。这说明在中国市场上,跨国公司同样面临企业社会责任的挑战。

报告称,虽然多数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而且也带来了现代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社会责任、环境责任等先进的理念,但也有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后,忽略社会责任,甚至作出了违背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理念和道德准则的事情―――

少数跨国公司人员在华行贿,一些跨国公司在华非法避税,少数跨国公司在华涉嫌垄断,一些外资企业劳工标准偏低,一些外企产品安全不达标。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供应链上推行,所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涉及电子、纺织、服装、制鞋、玩具、工艺品六大行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另外,去年还出现了一些跨国企业产品安全不达标的事件,比如,深圳市有关部门就发现著名冰激凌品牌哈根达斯在深圳的正规“厨房”竟然没有卫生许可证。还有个别企业被媒体指责在原材料选取上存在双重标准。《2006跨国公司中国报告》称,跨国公司在中国产品安全降低标准,直接损害了客户利益。

部分跨国企业弱化他们在中国市场企业社会责任理由是,“适应中国市场特点作出的调整”。商务部研究院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市场确实还不规范,但不等于跨国公司可以放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以及基本的道德操守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2月20日 第二版)

工会所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

许晓军    来源:工人日报

为了进一步倡导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以“全球责任·共创和谐”为主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于2月22日在北京举办,来自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商务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及企业、相关社会团体以及高校的学者、企业家们聚集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及全球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是一次被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企业和有关国际组织高度重视和支持的重要会议。

企业社会责任或公司社会责任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近些年来广为流行。从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劳工运动开始到跨国公司“工厂守则”的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随着资本机制的延伸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企业社会责任,通俗地讲,就是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其要求企业或组织在赚取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在企业社会责任当中,工会关注什么?工会关注的就是企业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责任。企业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作为法人,企业既享受着与其业务有关的民事权利,也承担着相应的民事义务。这种义务不仅表现在发展生产、增加财富,遵纪守法、照章纳税,热心公益、回报社会上,也表现在实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上。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第一宝贵资源,是企业和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劳资关系成为日益重要的经济关系。劳资关系的和谐程度不仅直接地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良性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所以切实保障企业内的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企业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然而,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已造成矿难频发、工伤职业病激增、工资拖欠、工时超常、社保缺位,以及劳动争议和突发事件的时常出现,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热点问题和引发社会矛盾的焦点问题,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以卫生部高强部长在此次国际论坛上提到的职业危害为例,我国的职业危害的人数,职业病的发病人数和因职业病而死亡的人数都居世界的前列。我国现有1600万家企业存在着有毒有害的作业场所,虽程度不同,但是都有某种职业危害。受危害的劳动者总数已达2亿人。

工会不仅关注企业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而且关注企业如何真实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有企业生产水平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等问题,但更重要的是有些企业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对劳动者的责任意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一些企业较好地履行了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但这更多的是靠企业负责人的道德觉悟,或国企领导人的党性等个人主观意识来维系的。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跨国公司,为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及资产所有者获益,其本能就是追逐利润,压低成本。虽然政府的监管、社会舆论的监督、法律制度的约束,以及企业领导人的道义责任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都是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利益相关者的制约,就无法确保企业真实有效和全面地履行社会责任。劳动者是企业内的利益相关者,但劳动者个人相对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又是弱者。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平衡劳动关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各级工会非常关注企业履行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状况。工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实质上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免受侵害的关注。

工会代表劳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最终要落实在对企业的监督制约上。劳动者权益受侵害往往发生在企业内部。虽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对企业家的要求,然而社会现实告诉我们,单凭企业家自觉履行对劳动者的社会责任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法律制度对企业的约束。在我国已出台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劳动法》、《工会法》、《公司法》等法律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落实要靠劳动关系平衡机制的形成。工会作为集体劳权的代表者处在举足轻重的位置上。只有真正发挥了工会的监督制约作用,才能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因此,建立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尤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工会不仅要通过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和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维权机制,而且要通过社会化的维权渠道、专业化的维权队伍、法制化的维权手段来实现维权机制的创新,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形成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积极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董振华 穆衫    来源:光明日报

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主办的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高层研讨会,4月1日至2日在深圳举行。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劳动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深圳市副市长梁道行、劳动保障局长管林根,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元正,焦国成、戴木才、谢名家、乐正、陈鸿宇等专家学者及深圳企业代表百余人出席会议。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投资者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其核心是保护劳动者权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股世界性潮流,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欧美发达国家首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起的,并受到了联合国的推动。进入新世纪,企业社会责任运动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迅速波及全世界。随着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崛起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全球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开始登陆中国。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成为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不可回避的课题。

与会者认为,在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中,如何趋利避害,把握发展机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课题。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有着复杂的成因。西方发达国家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发起者,往往从发达国家的条件出发和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制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则,并把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冠冕堂皇的理由,用来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难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取得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发达国家同类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发达国家始终在寻找办法来提高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限制我国企业的出口。对此,我们应当有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充分看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积极意义。不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初衷何在,企业社会责任本身包含了许多积极因素,对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工人状况,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意识、促进劳动保障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我们要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真正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工作方向和过程的正确性、可控性;二是法制化原则,完善相关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以法律手段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三是市场化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四是社会化原则,充分发挥各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注重运用社会化方式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改革创新是深圳的立市之本,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近年来,深圳市劳动保障局高度关注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自2003年开始进行对深圳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开展调研。2005年6月,深圳市劳动保障局和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完成关于“深圳应推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调研工作,并形成了《关于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与会者对近年来深圳在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品牌竞争力与企业社会责任

谢军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来源:解放日报

当前,企业竞争已从单纯的价格、质量和服务竞争转化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品牌竞争。通过品牌背后富含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已成为一种深层次、高水平和智慧型的竞争选择。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应当选择不同的品牌策略,以此来不断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大致可分为初期“品牌合格”、中期“品牌知名”、长期“品牌美誉”三个阶段,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三个阶段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品牌合格―――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合法生存的依据

将品牌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合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时候的企业或产品刚刚起步,市场前景还不够明朗,产品品牌处于被消费者认识和接受的阶段,企业本身还比较脆弱,经受不住太大的风险和打击。这时,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就必须承担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包括保证质量、诚实不欺等基本内容。

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的合格需要产品质量的支撑。在一个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期望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的时代,企业必须首先保证产品的质量,才能创造出具有广泛社会基础和强大生命力的品牌。诚实不欺是企业的伦理底线,也是合格品牌应该具有的另一个基本社会责任。一个不诚实经营的企业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当然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南京冠生园”事件和安徽阜阳的假奶粉事件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品牌知名―――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提升的机会

在创合格品牌的阶段,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往往与企业的利益直接相关,但是,当品牌建设发展到寻求“知名”的时候,企业则需要承担其他更多的社会责任。在创知名品牌的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提升的机会,一方面表现为企业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抓住机会提升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创造机会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不是一个轻易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但若能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承担社会责任,也许就能一举成名。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时,杭州一家企业一下捐了价值几百万元的赈灾食品;而在“非典”期间,某制药公司更是将价值1500万元的抗非典药品免费运往重灾区。经过媒体的大量报道,这两家企业本来不太知名的产品,一下子变得家喻户晓了,成为相关行业的知名品牌。

企业主动创造机会履行社会责任,把社会事业与企业竞争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是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一个成功的实例就是壳牌公司对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开采工程。长期以来,墨西哥沿岸面临着严重的海岸侵蚀,为解决这一问题,壳牌公司全力投入了墨西哥湾的海岸保护计划并最终使当地环境得到了保护,由此该公司也获得了这一地区的石油开采权。

3、品牌美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永续经营的社会资本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社会联系获取稀缺市场资源并由此获利的能力。在激烈的品牌竞争中,对企业而言,最典型的稀缺资源,无疑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度。这种稀缺资源的获得,除了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外,更多的可以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来获取。

企业的社会资本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可口可乐公司有一个明确的长期承诺,就是让每个可口可乐的业务单位都成为当地的模范企业公民。在中国,从1993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加入了赞助“希望工程”的行列,而且十几年来始终如一。迄今为止,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0多所希望小学、100多个希望书库,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位行政总裁早在1967年就作出的大胆断言:“假如可口可乐的所有工厂在一夜之间被大火全部烧毁,但它能一夜之间起死回生,这就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所体现出来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