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研究述评

作者:田 媛

[提要]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这一新兴活动在我国逐渐兴起,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研究逐步增多,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社会责任报告进行鉴证的数目增多但总体鉴证比例依然不高;(2)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是为了追求合法性,而对企业决策是否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情况、企业业绩、法制规范社会责任报告质量等方面;(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效果:包括提升企业声誉、提高企业非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等作用还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动因;影响因素;效果

一、引言

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由2005年拉开了序幕。鉴证区别于传统的审计,它属于更加宽泛概念下的认定审核业务。鉴证可以是针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事件的审核,也可以是针对非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发表的意见,例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鉴证活动。而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行为是注册会计师一项新的业务,这同样是属于非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一项活动。在我国,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是一项自愿行为,因此产生了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

二、我国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描述性分析

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从2006年起出现,包括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2011~2013年我国企业一共出具社会责任鉴证报告106份,而2014~2016年这四年之间我国企业共出具119份鉴证报告,由此可见其数量略有增加。

我国2013~2016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及鉴证情况分布如下: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9份,经过鉴证的85份,其鉴证比例为4.19%;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650份,经过鉴证的64份,其鉴证比例为3.88%;201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280份,经过鉴证的32份,其鉴证比例为2.5%。由此可见,虽然鉴证报告的总体数量增加,鉴证比例并未提升且其整体比例还是处于较低水平。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情况是依据“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的数据,若“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资源中心”收录的某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过鉴证,则认为该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已经进行鉴证。2013~2016年提供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中,163家为上市公司,103家为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绝大部分为集团企业,虽未整体上市但有上市的子公司,如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中国华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等。

三、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目前,全球只有丹麦、法国和瑞典三个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进行了强制性要求。丹麦自2009年起约1,100家国有公众公司需要披露经过第三方鉴证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法国从2001年起要求公众公司对其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第三方鉴证。瑞典自2008年开始要求企业发布已鉴证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而我国还处于自愿鉴证的阶段。那么对于大部分非强制性企业为什么要选择进行鉴证呢?

早期的研究多为访谈式的研究,Park & Brorson(2005)通过对28家已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企业和4家鉴定机构的访谈,总结了企业进行鉴证业务的动因:提高社会责任报告可信度和改善报告制度与真实业绩表现两个方面。而监管、媒体关注以及同行业压力、审计师的能力和报告环境都是影响企业选择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Perego,p(2009)和Kolketal(2010)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法制环境与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可能性呈负相关,企业通常通过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可信度。Simnett et al(2009)首次进行了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实证研究,他提出了国家的法制环境、行业和执行机制三个影响因素,同时指出审计师是最高质量的见证者,法规执行好的国家或地区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可能性更大。何丽梅、兰玲瑜(2015)针对不同的主体提出了不同的鉴证活动动因:国有企业更可能选择个人和学术机构的点评,非国有企业则会倾向于专业认证机构;行业对鉴证主体选择的影响重大,消费者敏感型企业更可能选择成本较高的正式鉴证机构,出口型企业更可能选择国际认证机构,当存在一些危机、并购等特殊事项时,企业会变更其鉴证主体,改为选择成本较高的“四大”和认证机构以提高其可信度并维护自身形象。戴慧婷、秦信任(2012)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公司治理环境和审计师类型对企业选择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起到了影响。官峰等三人(2013)发现媒体的关注曝光、环境制度和企业内部因素是影响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活动的关键。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和鉴定机构类型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起到了正向影响的作用,同时公司的绩效和企业治理情况也对鉴证决策正相关是2015年唐洋等人的研究发现。沈洪涛、陈涛、黄楠(2016)依托制度同形理论,从强制同形、规范同形和模仿同形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企业选择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三个因素,认为强制的行为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规范服务以及同行业的压力对企业选择鉴证的决策有正向的推动作用。

四、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效果研究

依托于信息传递理论,发布鉴证意见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相较于发布财务报告审计意见的这种财务信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意见这样的非财务信息到底能发挥多少作用?专业机构提供的意见能否帮助信息使用者评判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良好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对于企业有何帮助?

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首先需要保证的是鉴证过程的独立性。国外的一些研究提出了“把持”一词,无论是就较早的环境报告还是就近年来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都存在鉴证独立性的问题。Power(1991)和Ball et al.(2000)分别提出了“专业把持”和“管理者把持”:专业机构的职业能力形成了一定独立性的“专业把持”,但是鉴证报告的结论和意见主要是针对企业报告信息的管理制度并非实质性的内容本身,因此缺乏独立性和透明性形成了“管理者把持”现象。同样的O’ Dwyer& Owen(2005)认为鉴证报告主要考虑的是管理者而并不是那些利益相关者,存在缺乏独立性的问题。但也有研究认为虽然存在“管理者把持”的现象,随着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事务的参与度的提升,鉴证过程对于利益相关者具有的价值逐步提升。

首先基于声誉理论,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明显提升企业的声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可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企业声誉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在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后,并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显著关系,沈洪涛等三人(2011)提出我国现有的鉴证报告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无法达到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报告可信度的目标。李正、李增泉(2012)通过对940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和市场反应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董事会的承诺与市场反应无关。阳秋林、毕立华、李冬生(2013)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两年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已经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提高,因此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可以说明鉴证报告是具有价值的。戴泽伟、张正勇(2017)验证了在强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样本中,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会影响企业进行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并进一步提高了企业非财务信息的质量。已经通过了第三方专业机构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与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负相关是张正勇、邓博夫(2017)的研究成果。

五、总结与评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无论是在鼓励企业进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的鉴证方面,还是在鉴证报告质量方面都需要进步。鉴证者无论是行业协会组织、专家,还是咨询机构亦或是注册会计师,他们在鉴证过程中的独立性都缺乏表述并且主观性较强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会影响我国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整体水平。目前,我国针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方面的研究还不多,针对动因的研究Smith et al(2011)建议引入新制度主义理论研究动态过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效果:包括提升企业声誉、提高企业非财务信息质量、降低权益资本成本等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正勇,戴泽伟.财务透明度、市场化进程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效应[J].管理科学,2017.2.

[2]张正勇,邓博夫.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会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吗[J].审计研究,2017.1.

[3]沈洪涛,陈涛,黄楠.身不由己还是心甘情愿:社会责任报告鉴证决策的事件史分析[J].会计研究,2016.3.

[4]阳秋林,毕立华,李冬生.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社会责任报告鉴证的市场反应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