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作者:丘新强、黎友焕

   摘要:目前,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国外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而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个较为新颖的话题。本文针对中国近来出口食品安全问题频现的现实,通过介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了我国部分出口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并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Discussion of China export food security issues based 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spective

   Abstract: Currently, the move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in full swing, while in China, enterpris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topic. This article directs at the reality that the recent China export food security issues present frequently.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ack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some food manufac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from the enterprise plane, the government plane and the social plane.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来,多宝鱼致癌事件、大闸蟹涉癌事件、苏丹红事件、“大白兔”奶糖事件……这些危及人们身心健康的出口食品安全事件屡见报端,使人们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和提高企业公民责任”的呼声日渐高涨。本文尝试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视角来阐释出口食品企业进行安全食品生产的行为,以期为改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现状提供些许有益的建议。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界人士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在欧美国家被提出来,一直到现在也无公认定义,但一般泛指企业的营运方式达到或超越道德、法律及公众要求的标准,而进行商业活动时也应考虑到对各相关利益者造成的影响,包括雇员、股东、投资者、供应商、消费者、监管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等[1]。
李振基,马富在其“基于企业内部—产品—公益的社会责任分析模型[2]”(图1)中提出,产品(服务)是企业和消费者、社会环境、政府等利益相关者间相互关联的媒介,是企业和不包括股东、债权人和员工在内的社会外界发生关系的载体。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对于中国出口食品企业来说,食品的特殊性质[3]如劣质食品导致严重的食源性疾病、食品质量的后验性、食品效用的双重性等,决定了保证食品安全是他们企业社会责任的最重要体现。同时,我们也该看到从2007年3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宠物饲料引发安全风波以来,类似案例一再出现,“大白兔”奶糖事件、农残含量超标的海产品等一系列出口食品,相继遭遇进口阻击,由此可见出口食品安全问题作为当前中国食品企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具有紧迫性。
   二、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看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
   (一)近期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作为食品出口大国,食品质量安全成为中国政府和食品企业的关注焦点。但是近几个月来,中国出口的食品却不断因“质量问题”被查禁。综合各方资料显示,中国出口食品此次遭遇的“安全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涉及面广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与民众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从媒体报道和相关部门数据显示,中国出口食品安全问题的涉及面很广,涉及的地区人口众多如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欧盟地区;日本、香港地区、菲律宾等亚洲地区,还有加拿马等等,涉及世界大部分地区和人口;涉及了出口食品行业的大部分:动物饲料、海产品、糖果、水果、凉果蜜饯、肉类等等,同样受到影响的是生产加工出口这些食品的数量众多企业和广大劳动生产者;涉及的出口食品的程度也很深,无论是原材料、添加剂、半成品、成品都有涉及。
   2.有“妖魔化”中国出口食品的倾向
   在2007年7月10日国新办就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4]说:“我们对退回的食品逐批进行了核查,结果表明,发生的问题都属于个案问题,比如像毒饲料的问题,是个别不法企业的非法行为。对于这些非法经营的企业,已经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查实一批处罚一批。” 据悉,从2004年到2006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食品分别是89459、81754、94442批次,被美国FDA扣留的食品分别为925、845、765批次,合格率分别是99%、99%、99.2%,以及出口到日本、欧盟成员国等的食品合格率均超过了99%[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等西方一些媒体目前大肆渲染“中国制造”的出口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显然是夸大了事实。因为一些政治人士的鼓噪,这其中也存在着“妖魔化”中国产品的倾向。
   3.造成恶劣影响
   中国的出口商品,尤其是出口食品领域风波不断,经过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渲染,以及国际舆论的强化,必然会产生负面的作用。(1)影响中国商品特别是出口食品的形象,造成信用危机。这种影响正从美国向其他国家传递,如果不能对出现的个别问题做出积极矫正,或会伤害到中国商品的国际形象。(2)影响良好贸易关系,贸易摩擦加剧。显然,如果任由目前一些已被夸大的情绪和做法蔓延,原先建立起来的良好贸易关系将会受到影响;你来我往的食品安全争端,也不过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过程中的一幕而已。(3)对我国出口食品行业产生沉重打击。据拱北海关最新发布数据[6]显示,2007年上半年,广东对美国出口水海产品5976吨,价值12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6.6%和79.2%,出口平均价格为2008美元/吨,下降11.6%,这是由2006年7月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及加拿大食品检验署通报中国出口水产品药残问题,以及11月份接连发生的“多宝鱼”、“孔雀石绿”事件,给我国水海产品声誉蒙上阴影,致使出口美国市场迅速萎缩引起的。同时,其他受影响的出口食品企业也将受到各种各样的打击,有些企业面临破产的境地。
   (二)折射中国部分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回顾近来发生的出口食品安全事件,究其原因,除去贸易壁垒、贸易摩擦,中国食品生产加工标准与国际标准有差异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这是中国部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体现。

   1.公平竞争环境遭破坏,诚信缺失
   众所周知,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拥有不错的利润空间,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激烈异常。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无法摆正心态,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道德缺失导致竞争心态失衡,从而引发了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7]指责食品企业把不合格食品假冒成其他商品报关出口到国外,是引发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危机的罪魁祸首。据质检总局的资料显示,在国外引发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几家企业,均是在出口报关时造假,逃避质检部门的检疫;某些企业则在报关时把法检商品冒充非法检商品出口,是中国出口食品出现问题的另一主因。还有“大白兔”奶糖事件最后经证实检测的样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如此种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行径,是在让人痛心。
   2.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要扎紧食品安全这道篱笆,企业自律不该被忽视。”上海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顾仁达[8]说。目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企业不急、政府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令人担忧。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而言,企业自身是根本,是内因,起主导作用。而部分出口食品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降低质量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假乱真,食品添加剂超量,重金属超标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都是严重背离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
   三、加强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面对部分中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严重缺失的问题,考究其原因、表现,笔者建议可以从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三方面来着手加强中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
   (一)企业层面
   1.注重出口食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
   企业从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开始,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企业在出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从原材料、添加剂、生产、运输过程等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要求,自觉用行动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娃哈哈的掌门人宗庆后[9]认为,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关注民生的大背景下,食品企业对于消费者身体健康所具有的保障义务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建设以企业社会责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学习,建设一种诚实守信,以人为本的自觉遵守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关心利益相关者的企业文化,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食品安全问题,这样就能象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0]说的那样:“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企业也不例外。只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也才能走得更远。”
   (二)政府层面
   1.加强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
   倡导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政府应鼓励企业树立社会责任的理念,帮助企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使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鼓励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各项法律的前提下创造利润,为社会多做贡献。
   2. 加强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与惩罚
   加强政府行政执法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包括打击假冒伪劣、反欺诈、取缔不符合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严厉查处违反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企业行为,建立良好健康的社会经济秩序。建立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要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如ISO22000、HACCP、有机食品等生产规范。同时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尊重和及时的评价,以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共赢。
   (三)社会层面
   1.建立披露信息机制,强化监督制约作用
   美国著名法官布兰狄西有一句名言[11]:“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灯泡是最有效的警察”,社会公开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起到最大的监督和制约功能。为了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应该将社会信息公开机制引入企业社会责任制度中。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来自于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这些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对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投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引入公众舆论压力和政府监督因素。
   2.加强宣传倡导,增强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需要一个社会基础,这就是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根本上说受益者是广大的社会公众。公众的积极参与,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的最重要的标志;公众的广泛监督,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有力的保证。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培育社会公众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使之学会利用消费者的权利,来为自己和广大劳动者争取合法的权益,学会借助于法律并利用社会舆论来有效约束和正确引导企业行为。
   注 释

[1]黎友焕,叶祥松主编.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2):56- 70.
[2]李振基,马富.企业应负社会责任分析模型之探析.冶金经济与管理[J].2006,(6)).
[3]刘霞.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J].商城现代化.2007,2(上).
[4]马晓华,季谭.出口99%合格 食品安全监管仍存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7-07-11.
[5]数据根据安全食品营销验货监测服务信息网2004年到2007年资料整理得出.
[6]李溯婉.粤水海产品对美出口下跌近八成[N].第一财经日报.2007-07-17.
[7]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国家质检总局于2007年7月20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回应近期中国产品质量问题及调查结果.国家食品安全信息中心网站http://www.fsi.gov.cn/fsinews/xinwenyaodian/2007-7/21/200707210772110141928665.html.
[8]食品安全引人关注 标准“短腿”亟待补齐[N].广州市食品安全网.2006-01-06.
http://www.gzfood.net/showinfo.asp?page=1&docid=DOC20060106093918001&ChannelID=.
[9]宗庆后.食品安全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N].中国管理科学院.2007-03-12.
http://blog.people.com.cn/trackback.do?wlog_id=1173662353339900
[10]薛可,余明阳.社会责任:品牌理念的题中之意[J].新闻界.2006,(2).
[11][美]L.D.Brandies, Other People‘s Money and How the Bankers Use it[M].(ed.1967)at 62原文是:(Sunlight is said to the best of disinfectants;electric light the most efficient policeman).
参 考 文 献
[1]黎友焕著.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前沿报告[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武玉芳.企业社会责任探析[J].理论学刊,2004,(6).
[3]章伟国,吴海江.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和谐社会[J].上海企业,2005,(12).
[4]陈迅.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9).
[5]厉以宁.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流通经济,2005,(7).

该文发在《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年第12期

环境规制下的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及启示

作者:黎友焕 龚成威

   一、国内外关于企业环境责任的相关论述

   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社会责任重要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特别是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身健康的问题后,不论是经济学家、企业管理专家,还是政府部门都参与到对环境保护的研讨和实际工作中来。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直接主体,其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尤其受到关注。

    阿奇•卡罗尔(Archie B. Carroll)和安•巴克霍尔茨(Ann K. Buchholtz)(2004)认为企业的绿化是一个全球现象,不论是美国与欧洲,还是日本,不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不论是跨国公司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处于环保主义的社会之中,并警告企业的环境问题会长期存在。伊恩•沃辛顿(Ian Worthington)和克里斯•布里顿(Chris Britton)(2005)有一个相对悲观的看法,认为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社会中,不论企业选择做什么,必然是以牺牲其它事物为代价的,环境恶化问题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各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应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但对担负更大的环境责任的投资的回报具有长期性的特征。这可能会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压力。罗杰•梅森(Roger.Mason)和伊恩•米特若夫Ian.I.Mitroff(1981)把烟雾、有毒的废物、酸雨等环境问题描述成“不道德的问题”,这些问题具有相互关联、复杂、不确定、模糊、冲突和社会强制性等特点。为如此混乱的情形负责是有问题的,因为对不道德问题的解决办法很少是完整的,也不会是最终途径。

   国内的学者徐大建(2002)认为企业活动必然会产生副作用或副产品,这是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但要完全彻底地消除这种副作用或副产品,即使在理论上能够做到,在实践中也会因成本太高而无法做到,所以环保只是意味着在一定的程度上消除污染。黎友焕(2007)则揭露了一个社会事实,即企业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长期被我国社会所忽略,所以我国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还相当薄弱,全国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书籍很少,且大都是从法律或公司治理或跨国公司的某个生产守则的角度偶尔探讨,或就某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探讨,这就导致了各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不甚了解。所以我国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二、国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

   (一)代表性案例

   案例1:惠普公司

   惠普(HP)环境保护的理念是为客户提供创新的、高质量的、环保的产品和服务,并且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业务。正是因为一直贯彻了这种为了大众利益、向客户提供环保解决方案的价值观,成就了惠普(HP)在业界的领导地位。

   1992以来, HP就采取“为环保而设计项目”的行动以减少对产品和消费者带来的环境影响;2005年惠普开发并推出了视频会议技术,Halo工作室的出现仅2005年降低了350吨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惠普公司内部有近100个Halo工作室,遍及全球5大洲15个国家。,自1987 年开展回收计划以来,为了更进一步支持环境保护,惠普(HP)已在40多个国家/地区实施了回收计划。2007财年惠普在全球范围内共回收近2.5亿磅的硬件和打印硒鼓,并承诺在2010年之前,实现回收20亿磅废旧电子产品及耗材。2008年2月,惠普公司正式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气候拯救者计划”,承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

   HP致力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创新,为环保设计。同时提供气候变化和能源解决方案以及产品和打印耗材回收解决方案,与供应商合作提高社会与环境效益。

   案例2:索尼

   作为日本和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索尼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有目共睹。2003年3月,索尼集团成立CSR部,核心主题是“为了下一代”。这个理念的具体含义是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最重要的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因此需要让社会有一个健康的环境。索尼所有的社会公益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这个基本理念展开。

   索尼的环保方面首先体现于具有代表性的环保型产品,这些产品源自索尼独特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其次是索尼通过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的开发,利用技术革新来解决环保问题。索尼遵循生产者责任延伸理念,为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大力推动废旧产品的回收及循环利用。继《绿色管理2005》之后,索尼对2006—2010财年间的环境课题进行了规划和整理,并制定出新的环境中期目标《绿色管理2010》,其中将“持续扩大产品资源再生量”以及“持续提高产品循环率”作为产品循环利用的指标。对温室气体的控制目标是截至2005财年,事业所的能源消耗量(按CO2排放量换算)每销售单位较2000财年削减15%。为了保护事业所周边的自然环境,索尼在努力削减由自身业务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的同时,通过与所在地区社会的紧密合作,在资源循环利用、绿化及保护生态系统方面采取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措施。

   案例3:汇丰银行

   作为一家跨国银行,汇丰早已把其作为金融的业务进行扩展。在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在全球积极推动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的环境标准这一社会背景下,汇丰置身其中,显然会对公司价值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了实践对于保护环境的长远承诺,汇丰实行了一个“推己及人”的策略。第一步是从银行自身开始,减低自身业务对环境的影响。2003年,开始度量遍布世界各地的办事处能源用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废物量与食水用量。企业房地产部的环境汇报制度覆盖汇丰全球员工总数的67%,一年后,提升至90%;采购部则从管理供应链着手全面考虑社会、道德及环境因素。不久,汇丰公布了20多万名雇员在工作时所消耗的能源、食物和水,以及所制造的废物和二氧化碳的数量,并订下了到2006年1月1日实现集团自身碳“零排放”的三个步骤。为了改善集团的能源效益及减少整体能源消耗,汇丰在部分地区投资发展各类大小型再生能源技术及设备,例如太阳能板和风力涡轮机等。

   2005年10月,汇丰提前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碳零排放的银行,也因而在“2006年气候领导指数”银行业排名榜首。对于汇丰来说,环境责任最能体现汇丰如何认识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因为汇丰相信,不管什么企业,如果在运作中损害自然环境,必定会失去其相关群体的支持和信任。

(二)案例评析

   以上案例是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环境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西方知名企业。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大概可看出国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做法有两个重要特点。

   1.企业环境责任是一种竞争优势

    “绿色”正在成为一个力量巨大的品牌因素,并且越来越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从这一角度讲,那些能够把环境和社会挑战转化为商业机遇的企业将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已经不是被迫的无奈行为,也不仅仅是为满足制度与监管的要求,它将成为企业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平台,会帮助企业顺利进入新兴市场并最终支持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长。以上案例无不是在环保责任上做的相当好的企业,他们付出都得到了社会的回报。

    2.企业环境责任是全面的社会责任

   国外企业在环保上做的努力是全面的。因为环保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生态保护、自然资源消耗、水木土的利用与保护等。国外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坚持和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展示等做法充分体现了企业文化素养的品质。我们称这种把环保当作自身文化建设的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全面的社会责任。

    三、国外政府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规定及评析

   企业环保责任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个体的私事”,政府的支持能够为企业积极履行社会环境责任提供方向指导和制度约束。从日欧美政府的做法我们能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以日欧美为代表的政府做法

   日本政府的做法:2000年,日本政府颁布并正式实施了《推进循环型社会形成的基本法》,使日本从单纯的环境保护,转化到全面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的轨道上来。该法集中体现了生产者责任扩大的原则。如《容器包装再利用法》、《特定家电再商品化法》等,使日本实现了循环经济建设的突破性进展。

   欧盟政府社会责任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共体一直在为趋同各成员国的公司法而不懈努力,先后发布了多项旨在消除成员国公司立法上差异的公司法指令。1968年公司法发布第一号指令,要求成员国对股东、债权人和其他与公司从事交易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切实保护;1972年拟定《关于公司法的第5号指令草案》,其思想是公司经营决策应当为公司构成要素及全社会负责。该草案又历经1983、1990、1991等多次修订。它对唤醒成员国的社会责任具有重大意义。欧委会官方认为企业在社会责任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并支持成立“企业社会责任欧洲联盟”。

   美国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点,主要集中于为企业社会责任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并由此进一步触及到企业和责任的法律改革问题。20世纪3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美国最先开始于孕育;80年代以宾夕法尼亚为代表的29个州修改公司法,规定“其它利益相关者条款”。

   (二)评析

   日欧美发达国家政府的做法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全球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全部共同点首先在于对企业环境责任的规定体现于他们对社会责任规定的法律法规中,其次是企业对环境责任履行的自觉性与政府的监督和督促相结合,共同为推动企业社会环境责任的进展而努力。

    四、中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问题及建议

   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增长好处的同时,也在经受着环境恶化的苦果。生活垃圾污染、耕地减少、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饮用水污染的严重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更多的企业也应对此进行反思。

   (一)中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的履行状况及问题

   2008年4月9日发布的《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上榜的50家企业中,国有企业有21家,民营企业为17家,外资企业为12家,中资企业的比例达到了76%。中资企业成为社会责任的主角,该报告表明,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总体状况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企业做的却不是很另人满意。第一,表现最抢眼的国家电网2006年3月发布的《2005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国有企业中最早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也只是用了很小的篇幅提及环境保护,而许多这样的企业资产特别雄厚,说明中国许多企业不是缺乏资金,而是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意识还比较差;第二,环境责任的履行不够全面。表1中列举的10强企业,其中有五个(占了50%)属于严重能耗和污染型企业 ,这些企业本身就具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说明履行环境保护责任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我国的环境保护状况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

表1 《2008胡润企业社会责任50强》中的前10个企业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公司名称

国家电网

中国移动

中远集团

交通银行

中石油

中石化

苏宁家电

中海油

大连万达

建设银行

公司行业

电力

电信

航运

银行

石油

石油

零售

石油

房地产

银行

注:除国家电网外,其它排名不分先后。我们按顺序选取了排行榜中的前十位。

   (二)提升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国外企业对社会责任特别是环保责任的履行状况以及国外政府的做法,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及提高应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觉履行环保的意识

   企业是环境污染与保护的主体,是体现环保效益最直接的个体,是环保建设的基础,其环保意识的提高是提升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根本。首先,对环保的投入会得到社会的回报。世界上没有哪个企业是因为对环境保护、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增加成本最后导致破产,与此相反,这样的企业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品牌的提升和政府的鼓励;其次,更重要的是意识到环境保护是企业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不论是对环境有明显污染的企业还是很少对环境破坏的企业来说,承担起这种意识都是对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一种潮流,环保责任已经成为价格竞争、品牌竞争之外的另外一种软实力的竞争手段,没有这种竞争理念和能力,现代企业不可能长期生存。

   2.进一步提高政府的作为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一,立法项目需要更加细化。虽然我国也颁布了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但除了某些文件中稍有涉及外,具体针对企业环保责任的法律法规几乎为空白;第二,不能盲目与国际接轨。对企业环境责任立法要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国外(如欧盟)立法不把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的强制执行标准。发达国家已经脱离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阶段,而且企业的环保文化意识很强。但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是个新事物,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与能源巨耗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中国对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法规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具有强制性。第三,立法规要具有长远眼光。政府不能因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某一个事件才进行立法,比如出现了环境污染的重大事故才想起立法、因为奥运形像才要求企业环保。

   3.接受公众的监督

   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是企业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的有力鞭策。环境问题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西方国家的公众与NGO等行业组织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要求的尤其强烈。环境保护事业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保障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加强与公众的交流,接受公众监督,可以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在环保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批准号:07BTY003,主持人:黎友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黎友焕:经济学博士,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龚成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    黎友焕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邮政编码:510610

E-mail: youhuan_li@hotmail.com

   该文发表在《世界环境》2008年第3期

   案例根据中国惠普企业社会责任之环保责任报告整理:http://h20430.www2.hp.com/program/csr/cn/zh/070813_2_02.asp

   根据索尼2006年3月期《CSR(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整理。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作者:黎友焕 龚成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 510610)

LI You-huan GONG Cheng-wei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Research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y, Guangzhou 510610, China)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更多的企业开始融入国际化的浪潮中。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外学者、企业家以及政府部门所关注的重要热点话题。外部性的理论工具为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及其福利效应提供了方便。本文借助外部性理论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对利益相关者带来的不经济效应,以及企业实行社会责任对自身的经济和不经济的影响。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polic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re merged with the tid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oda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hot topic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entrepreneur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welfare economics, the theoretical tool of externality provides a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analysi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using externality tools, analyzes external diseconomy effect brought by enterprises failing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stakeholder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and diseconomy effect brought to enterprise itself, and makes up with the ideas to deal with external diseconomy.

   一、外部性理论及其理解

   对外部性理论的开创和研究主要来源于国外,经济学家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构成外部性理论演进的五个阶段(黄敬宝2006),而有重大影响且又与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联系最紧密的有三个,即“外部经济”理论、“庇古税”理论和“科斯定理”。

   (一)外部性相关理论

   1.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并没有明确提出外部性这一概念,但外部性概念源于其发表的Principles of Economics(《经济学原理》,1890)所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马歇尔用“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描述第四种生产要素——组织的变化如何能导致产量的增加。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效率。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经济学原理》论断表明以下两点:第一,任何货物的总生产量的增加,一般会增大这样一个代表性企业的规模,因而就会增加它所有的内部经济;第二,总生产量的增加,常会增加它所获得的外部经济,因而使它能花费在比例上较以前少的劳动和代价来制造货物” 。克拉藩(Clapham.J.H,1922)对此作了批判性的评价:“马歇尔仅仅从经济规模扩大的原因角度对外部性问题作了理论的抽象和概括,并没有太多内容,是一只‘空盒子’”。但我们认为此理论为外部性的研究作了开创性的贡献。

   2.庇古的“庇古税”理论

   阿瑟·塞西尔·庇古(A.C.Pigou)在其专著The Economics of Welfare(《福利经济学》,1920)中首次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外部性问题,在马歇尔提出的“外部经济”概念基础上扩充了“外部不经济”的概念和内容,将外部性问题的研究从外部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效果转向企业或居民对其他企业或居民的影响效果。当存在外部性时,政府应采取的经济政策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不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实行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这种政策建议后来被称为“庇古税”。

   3.科斯的“科斯定理”

   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 Coase) 在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巨作之一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社会成本问题》,1960)对庇古税作了批判。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第一,外部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向问题,而具有相互性;第二,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通过双方的自愿协商,产权明确界定,就可以产生资源配置的最佳化结果,庇古税根本没有必要;第三,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解决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问题要通过各种政策手段的成本——收益的权衡比较才能确定。也就是说,庇古税可能是有效的制度安排,也可能是低效的制度安排。

   (二)外部性的含义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和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 (2001) 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外部性作的定义为:“其含义是一种向他人施加那人并不情愿的成本或者效益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其影响无法完全地体现在价格和市场交易之上的行为。”并指出外部性表现为多种形式。有些外部性是正的,即外部经济,是指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而有些则是负的,即外部不经济,是指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有些外部性具有普遍性,而有些则涉及到很少的人。

   以上对外部理论和含义的分析为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企业经营的直接动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忽略对周围的各种群体产生的影响,所以其履行社会责任与否是对外部性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的反映。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外部不经济

   外部不经济往往是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带来的直接效应,与企业相关的各个利益群体是这种外部不经济的主要承受者,这些利益群体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被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所剥夺掉,而企业往往不必直接为此担负成本。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界定

   黎友焕(2007)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界定为,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求企业像社会公民一样具有伦理道德精神,对其利益相关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维护其利益相关者的合理权益。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主要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或损害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企业来说,利益相关者包括顾客、员工、社会和政府等各个层面的以利益维系的相关者。如果不受限制,企业将可能乐意于不为这些损害负责和承担成本。

   (二)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外部不经济效应分析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将会引起外部不经济效应,而企业又不为此承担成本,所以企业才会乐于追求利润而不顾消费者、员工、社会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1.外部效应带来的消费者剩余被剥夺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图1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时消费者剩余效应模型图

     由于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或者企业的服务不到位,使得消费者花费同样的金钱而得不到同样质量或数量的商品,或者买到同样的商品花费更多的成本,得不到最大的效用。如图1,在市场均衡价格为P1时,消费者消费了Q数量的商品,消费者剩余为面积A+B之和,但由于企业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在消费需求曲线不变时,消费者在得到Q数量的同样商品相当于付出了P2价格的,增加了C部分的利益却减少了B部分的消费者剩余,C明显小于B,所以消费者剩余最终减少了。

   2.外部效应带来的劳工利益受损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缺失表现于拖欠工资、加班加点、对职工的经济歧视等,企业的这些行为都对员工的经济利益造成了直接的损害。

歧视已经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歧视形式是在就业和居住方面对某些群体进行排斥。供给需求分析可以说明这些排斥行为如何降低收入。在存在歧视的条件下,一些工作被保留给有特权的群体,如图2(a)所示,在这个劳工市场中,有特权工人的供给为S,而对这种劳动的需求为D,均衡工资出现在E这一高水平上。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a) 特权群体市场              (b) 被排斥群体市场

图2 排斥性歧视降低了被排斥的群体工资 

     (b)图所显示的是发生在被排斥群体劳工的情况。由于他们居住在学校条件较差的地区,受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技能水平低,企业会认为他们只能从事那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生产的边际收益产品较少,因此工资被压到低于工资均衡点E的水平E’,这种歧视的产生是由于某些群体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和培训,并由于习俗、法律或勾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被排斥在好的工作之外。

   3.外部效应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的影响涉及到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的浪费。Ansel M. Sharp(2003)解释,污染问题源于两个基本因素中的一个或者两个:一个是没有人拥有产权或没有人强迫他们处于被污染的环境中;另一个是多数环境服务是由全体人口共享的。这样,企业可以不必为污染而受到罚款。以造纸厂水污染对污染者的影响为例分析污染造成的福利损失。

   河流被造纸厂用作处置垃圾的地方不会出现在企业的成本分类账上,但是受损失的是整个社会。如图3,需求曲线DD也被称为边际私人利益MPB,假定不存在消费的社会溢出效应,就有边际私人收益等于边际社会收益,即MPB=MSB,即三线合一。供给曲线SS反映造纸厂的边际私人成本,所以把它标记为MPC,这些成本是造纸的边际社会成本的一部分,但是社会也承担了该企业以这条河流作为下水道所造成的负的外部性的负担,所以,边际社会成本MSC超过MPC的部分就是生产的负的社会溢出效应价值。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图3 水污染企业对污染者的影响 

    生产Q1数量的纸并且价格为P时纸张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在这个生产水平上,MSC大于MSB,因此,如果把生产降低到Q0水平,就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对于污染者,一部分生产成本转嫁给了整个社会,纸张生产成本被人为缩减导致纸张的过度生产,纸张过度生产导致的福利损失价值等于三角形ABC的面积。

   4.外部效应带来的政府成本增加和形象受损

   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后果会影响到社会各个群体,社会福利的减少的后果最终会由政府来承担和解决。企业的不履行社会责任至少会对政府造成两方面的负的经济效应。

   第一,增加政府开支效应。政府社会管理者,肩负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以及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和责任。一旦企业没有履行社会责任,政府就需要为环境治理、安置失业工人、解决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付出成本,这些成本往往是巨大的。

   第二,损害国家形象效应。特别是对于外贸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不合格、不关心劳工等事件的暴光不只会影响企业形象,因为外贸企业作为一个国家的出口企业,国家形象最终难免受损。

    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自身的福利影响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需。从短期看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成本上的影响,但从长远规划,企业是其行为的最大受益者。

   (一)从短期看增加了成本

   成本问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大阻碍。企业生产产品最直接的出发点是利润最大化,即实现MR=MC(图4),企业将生产q量的产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分为两种:

   第一,若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为固定值,即充当了固定成本,则企业的边际成本MC不变,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仍将生产q量的产品。在固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仍生产原来数量的产品,企业可能会不堪重负而倒闭。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图4 成本增加后企业生产选择 

    第二,若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本为可变成本,则企业的边际成本线会上升至MC’,(图4),上升的幅度为增加的可变成本。为实现利润最大化,企业不得不生产Q量的产品。那么企业若在成本增加时不能达到生产Q量产品的规模时,将得不到利润最大化,企业竞争力将削弱。

   所以若企业不能在增加成本后达到利润最大化时的生产规模,理性企业会选择不履行社会责任。

   (二)从长期看企业福利增加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福利增加是通过外部经济的传导作用实现的。其实现过程如下:

   第一,企业增加的成本可以长期分摊。长期分摊的好处是企业结账时不必占用太多的当期成本,企业减少了成本压力。

   第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很多企业为了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不断添置新设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但是,他们往往会忽视企业的形象、品牌、信誉这些软实力,而这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则又是支撑这些企业软实力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因素。

    第三,企业产品需求增加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大福利(图5)。

基于外部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福利分析

图5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后的社会需求

     由于企业实行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社会造成了正的外部性,则边际社会收益MSB大于企业的边际收益MR,即MSB线在MR之上。在企业没有实行社会责任时,企业根据利润最大化生产Q量的产品。但担当了社会责任以后,社会对企业的产品需求提高至Q*,比企业在比利润最大化时的需求Q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自然就提升了。企业所增加的福利为ABC部分的面积。 

   四、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效应必然会造成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损失,进而造成全社会的福利减少。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但不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从长期来看还会形成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宝贵动力。所以我们的企业自身一定要认识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不但是一种长期的自利行为,也是一种社会长期的共同福利行为。 

   参考文献: [1] 黄敬宝. 外部性理论的演进及其启示[J]. 生产力研究.2006,(07):22~24 [2] Marshall. A.: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 London, Macmillan, 1890.226 [3]Clapham.J.H.On Empty Economic Boxes [J]. Economic Journal, 1922(32):305. [4] A.C.Pigou. The Economics of Welfare [M]. Macmillan Company, Inc.1920. 111 [5]Ronald H. Coase.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60.(10) :1-44 [6] Paul A. Samuelson, William D. Nordhaus, Microeconomics, 17th edition[M].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2001.300~308 [7] 黎友焕.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西北大学,2007. [8]Ansel M. Sharp, Economics of Social Issues, Fifteenth Edition,[M]. Irwin/McGraw Hill, 2003.78~98 作者联系方式: 黎友焕 联系地址: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邮政编码:510610 E-mail: youhuan_li@hotmail.com

   本稿为专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批准号:07BTY003,主持人黎友焕)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黎友焕:经济学博士,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龚成威: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理事

   该文发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浅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主要关注企业在就业、赢利和纳税方面的功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能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参与社会发展等社会问题上更多地承担责任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企业的一项基本要求。进入21世纪,企业社会责任正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投入,成为企业参与竞争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企业不仅要能创造经济价值,但还应承担社会责任。在必须正视社会责任的时代,企业只有把社会责任贯通于自己的管理理念、战略和方法之中,才能使企业真正抵御风险、提升发展。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新的管理趋势。从企业的管理发展看,当代企业的管理正在传统的成本、质量和服务管理基础上走向社会责任管理。较高的道德水准正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优势。企业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能,而且是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的过程。当代企业管理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企业能从社会角度考虑问题,把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使企业的发展有益于环境、公众和社会。
近年来,除了少部分企业把自身经济利益同社会效益对立起来,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在企业形象或公益性活动方面有不少投入。但是能够做到详细具体、系统深入地专门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并在战略层面长期规划企业社会责任,使社会责任的履行与公司的整体发展相互配合的企业却不多见。比如,国内很多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做捐赠和慈善活动上面,而且有不少企业参与公益活动还是由于外部行政力要求或企业寻求政府支持的结果。大部分企业参与公益活动考虑更多的往往是从中得到的回报。很多企业并没有形成社会责任的理念和战略,其行为的效果也往往是非持续的。
        管理学大师迈克尔·波特把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一类是战略型的。反应型社会责任的履行,往往是单纯的公关或控制危害活动,虽能带给企业竞争的优势,但此种优势往往难以持久。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多属此类。战略性地承担社会责任,视承担社会责任为共享价值的机会,既能给社会施加极大的积极影响,又使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这正应该是我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方向。
二、从社会资本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
1.社会资本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资本是指企业通过全方位社会关联涉取所需资源的一种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业绩、社会声誉、关系及企业文化上。社会责任的履行是一种社会资本的投入。投入社会资本可使企业提升形象,并在与社会互动中发现自身价值,产出各种效益。汶川地震后,王老吉就是成功的案例。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社会资本的投入之所以可使企业树立形象,产出收益,首先是因为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声誉是企业的成功要素,声誉好的企业的产品总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同时,也有益于优化企业内部环境。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充分尊重员工人格和价值的企业可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有助于增进企业外部关系。良好的企业形象有助于吸引客户和投资者,提高销售量和顾客忠诚度,得到政府及社区帮助。最后,尤其重要的是,增强了企业防控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社会事项与企业利益相互关联,互有影响。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对社会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和有效控制从而使企业避险受益。
2.国际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国际上,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成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西方,投资者投资企业,不仅要看公司的盈利情况,还要看企业社会责任。跨国公司为了影响投资者、顾客、社会团体和政府,越来越多地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中国企业能否国际化,能否进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需要看其能否符合这些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检验标准。如果面对诸如SA8000等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常处被动,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就将被弱化。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想价值观不与时俱进
世界已进入一个开放变化、多元整合的全球化时代,与此相应,企业及其领导者决不能再单纯经济地、单角、单向度地经营管理企业,必须多元多面地整体把握企业,从战略角度形成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需要以作为社会资本的社会责任为切入点,贯穿企业的全部经管过程,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持续不断的互动,以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我国企业之所以很少能够做到履行社会责任与推进企业整体发展的互动就在于价值观念的滞后。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已不单是一个企业人,而首先是一个“企业公民”。“企业公民”是企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即企业应该像公民那样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公民的价值观被量化,越来越多的人投资 “符合道德规范”的企业,购买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
2.外部环境存在不利因素
当然,应当承认,我国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影响的企业已开始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也把“企业公民”作为企业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但是,这些企业多是大型跨国公司,其价值观的形成是跨国公司与包括各种环保、人权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长期博弈的结果。在我国,非政府组织功能缺失,弱势群体代言人数量不足,对企业形成制衡的力量比较薄弱,企业缺少充足的外界推动力。政府的职能也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因此,企业形成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观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的体现,关系着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个成功的企业应该是拥有良好社会资本,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做好商业品牌的同时树立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品牌。
履行社会责任,企业可着手于以下几点:
1.在价值层面上,形成社会责任理念
充分认识承担社会责任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致性,并尽力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由反应型向战略型的转变。在明确的战略思想支配下,分析社会环境,考虑社会利益,参与社会活动,解决社会问题。
2.在机制运转上,确立企业的社会责任主体地位
积极进行从政府和社会拉动向企业自主推动的转型。因为,政府的宣传和推动,社会环境和利益是把双刃剑,既可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又会使企业陷入政企不分,导致腐败,产生社会压力。加大社会公众、非政府组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参与、监督和制衡力度,加强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3.在全球化上,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
国际上,众多的组织从事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咨询和推广应用,不少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深入研究和丰厚经验,积极与这些组织和企业建立关系,可以又快又好地、更快更好地推进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获得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应当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作为一个负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努力承担以下八大社会责任:

1、明礼诚信
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责任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诚信缺失正在破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营,由于企业的不守信,造成假冒商品随时可见,消费者因此而造成的福利损失每年在2500―2700亿元,占GDP比重的3-3.5%。很多企业因商品造假的干扰和打假难度过大,导致企业难以为继,岌岌可危。为了维护市场的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企业必须承担起明礼诚信确保产品货真价实的社会责任。

2、科学发展
企业的任务是发展和赢利,并担负着增加税收和国家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搞好经济发展,要以发展为中心,以发展为前提,不断扩大企业规模,扩大纳税份额,完成纳税任务,为国家发展做出大贡献。但是这个发展观必须是科学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只顾眼前,不顾长远,也不能只顾局部,不顾全局,更不能只顾自身,而不顾友邻。所以无论哪个企业,都要高度重视在“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特别紧缺的国家,企业的发展一定要与节约资源相适应。企业不能顾此失彼,不顾全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站在全局立场上,坚持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节约资源。并要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响应中央号召,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用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以保证经济的运行安全。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持续,再翻两番的目标才能实现。

4、保护环境
随着全球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恶化,特别是大气、水、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面临危机,森林与矿产过度开采,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威胁,环境问题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持续发展,企业一定要担当起保护环境维护自然和谐的重任。

5、文化建设
医疗卫生,公共教育与文化建设,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极为重要。特别是公共教育,对一个国家的脱除贫困、走向富强就更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影响全民族的身体健康,也影响社会劳力资源的供应保障。文化建设则可以通过休闲娱乐,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我们的国家,由于前一个时期对这些方面投入较少,欠债较多、存在问题比较严重。而公共产品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固然是国家的责任,但在国家对这些方面的扶植困难、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分出一些财力和精力担当起发展医疗卫生、教育和文化建设的责任。

6、发展慈善事业
虽然我们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还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农村的困难就更为繁重,更有一些穷人需要扶贫济困。这些责任固然需要政府去努力,但也需要企业为国分忧,参于社会的扶贫济困。为了社会的发展,也是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的广大企业,更应该重视扶贫济困,更好承担起扶贫济困的责任。

7、保护职工健康
人力资源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量。保障企业职工的生命,健康和确保职工的工作与收入待遇,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为了应对国际上对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也为了使中央关于“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的企业必须承担起保护职工生命、健康和确保护工待遇的责任。作为企业要坚决作好尊纪守法,爱护企业的员工,搞好劳动保护,不断提高工人工资水平和保证按时发放。企业要多与员工沟通,多为员工着想。

8、发展科技
当前,就总的情况看,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较差的,资源投入产出率也十分低。为解决效益低下问题,必须要重视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降低煤、电、油、运的消耗,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尽快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行了拿来主义,使经济发展走了捷径。但时至今日,我们的引进风依然越刮越大,越刮越严重,很多工厂几乎都成了外国生产线的博览会,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企业要高度重视引进技术的的消化吸收和科技研发,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努力做到创新以企业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