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网
2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历程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最初表现为企业制定并实施内部生产守则(Codes of Conduct)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直接源于消费者运动的压力。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最初便肇始于消费者运动的压力。
早期社会责任生产守则的问世,主要源于消费者运动的压力,其目的相对单纯,即着眼于改善劳工状况。但是,随着人权组织、劳工组织特别是各类NGO的共同介入,由于相关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不同,加上消费者运动本身日益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性质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变得错综复杂。改善劳工状况虽然仍不失为目的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带有贸易保护主义、人权斗争的色彩。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背后的推动力日益强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影响范围上不断扩大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背后推动力非常复杂而且十分强大,由此促使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范围以较快的速度在扩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卷入其中;二是更多的国家开始应对。据《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10月报道,日本理光、索尼等大企业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将同经济产业省合作,于2004年6月前制订出企业在保护环境、遵守劳动法规、尊重人权等方面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具体规定。其目的是要保持对国际标准化组织相关规定的发言权。此外,为应对SA8000标准,日本丽泽大学经济研究中心2000年制订了ECS2000标准,即企业遵守伦理法律法规的经济管理体系规则。
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形式上也开始升级,独立于单个企业之上的“外部生产守则”开始出现
由跨国公司自己制定的企业内部生产守则更多地服从于自身的商业利益,并且实施状况无法得到社会的监督。在多重力量的推动下,生产守则运动开始由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的内部生产守则向社会监督的外部生产守则转变。
根据经济合作组织(OECD)的统计,到2000年为止,全球共有246个生产守则,其中118个由跨国公司制订,92个由行业协会和贸易协会制订,32个由非政府组织制定,4个由国际组织制订。发展到今天,全球各种类型的生产守则大约有400多个。
3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情况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影响我国,逐渐由沿海渗透到内地,由玩具、服装出口企业扩延到其他外贸加工行业,波及面越来越广
社会责任审核最初出现于1995年,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玩具、服装出口加工企业。但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不断发展, 1997年以来审核的地域范围和行业范围迅速扩大。从沿海到内地,从玩具、服装出口企业到几乎所有的外贸加工行业,被迫接受审核的企业日趋增多。关于我国曾经接受社会责任审核的企业数量和被审次数,有人统计为8000多厂次,有人统计为15000多厂次。调查中的感受,实际数字远不止这些。但凡是从事出口加工的企业,特别是生产贴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或迟或早、或多或少地接受过审核。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中国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两种:跨国公司“查厂”和第三方认证,跨国公司“查厂”是最主要的实施方式
(1)查厂: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主要方式。
所谓“查厂”,就是采购方(跨国公司)在订单下达前或货物交付前,派遣本公司的专职人员或委托第三方公证行的专业人员对供应商或分包商的资料、现场、员工进行实地调查,判断其是否符合本公司生产守则的要求,并以此作为订单下达和货物接收的依据。“查厂”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加工行业耳熟能详的新名词。
(2)第三方认证: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的另一种方式。
在我国开展的第三方认证主要包括两种:一是SA8000认证;一是行业性社会责任标准认证。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波峰已经来到我国,这既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能力旺盛有关,也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相关联
我国之所以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中心,原因非常复杂。深入究之,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我国凭借着独有的区位优势,已经成为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历来是劳工权益保护的薄弱环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关注的重点。随着全球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基地向我国的汇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波峰自然随之而来。其二,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状况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从总体上说,我国的劳工权益保护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尤其在一些民营和外商投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安全事故频仍不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超长加班司空见惯,拖欠工资屡禁不止。劳工状况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上国外一些势力借机过度渲染,必然导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矛头集中指向中国。其三,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吸引了“世界眼球”,也引来了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格外关注。面对我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的持续高速发展,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发达国家警惕性日渐提高。崛起中的中国正在遭受着来自部分发达国家的挤压。近年来,“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针对中国的贸易磨擦数量上越来越多、规模上越来越大;围绕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捧杀”到“棒杀”,花样层出不穷。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波峰提前来到我国、重点关注我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部分发达国家挤压中国的一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