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4

四、对中国的启示

由于以上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制度不完善等原因,中国的富人们很难在短时间成为像“盖茨”一样的慈善家。然而,国外慈善家对待财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待社会的态度以及国外政府的做法对我们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企业家自身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只有现代化的经济,而没有现代化的企业家精神,整个社会就经不起考验。企业家之所以成为企业家,不仅是头脑清楚,更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西方的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在亚当·斯密时代就有所体现。这位资本主义的鼻祖、坚信自利对于社会价值的思想家,在他的第一本著作(1759)的开卷部分这么写道:“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13]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934)指出,企业家的行为以“创新”作为特有目的,这种含有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也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1985)对熊彼特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定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现代社会,如果说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生产要素,那么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一定是创新企业家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汶川大地震中,中国一些企业家空口捐了千万,但社会真正需要其付出行动时却退缩了。2008614日凤凰卫视节目中,《慈善家》杂志社社长王立伟透露:在中国,“诺而不捐”是慈善潜规则,平常年份的到账率也就7%。说明我们的企业家精神的社会责任公民意识还亟需加强。范松仁(2008)的研究表明,“在灾害面前捐赠者所能承担的“非常态”社会责任有多大,多少的付出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的善意,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发挥捐赠主体内在的道德良心的作用,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自己把握价值尺度。”[14]所以,中国在地震中激发起来的社会良知和企业家精神,必须先从企业家自身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开始,并转化为一种常态,才能为中国的盖茨行为打下基础。

(二)政府完善相配套的慈善捐赠制度

中国出不了盖茨,与当下慈善制度有很大关系。美国于1913年开征累进遗产税,税率最低为37%,当遗产达到300万美元时,税率甚至达55%。并且美国法律规定,成立基金会和慈善捐赠可以获得一定幅度的税收优惠,捐出的资金在所得税中会相应扣除。倾向慈善的文化氛围与引导慈善的制度规则从来都是相互养成的。对我国的慈善捐助体系稍加考察就会发现,缺乏在法律上为慈善捐赠作相应减税和监管善款的透明运用的具体措施,也缺乏相对完善的财产保护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民间自发的慈善活动还有不少限制。汶川大地震后,国人不分穷富都展现出了空前的慈善热情,所以合理的引导企业和企业家甚至民间爱心,使之制度化和常态化,是全社会提升责任的根本保证。从根本上说,如果要培养出我们自己的比尔·盖茨,首要的工作是要完善引导慈善捐赠的制度。

(三)培养一些慈善基金健康成长

培养中国社会的老年盖茨,首先必须培养青年盖茨和中年盖茨,给他们以发育、成长和壮大的机会,为他们建立起慈善捐赠的文化氛围。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慈善基金会还非常少,我们需要更多的类似李连杰的壹基金能尽快成长起来,承担起传播慈善文化和培育青年盖茨的社会责任。丁润萍(2009)给出了几个数据:“2006年,全国近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所掌握的资金总额也仅占GDP0.1%,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青年基金会两家国内规模最大的慈善组织,一年运作的公益善款分别只有8000万和6000万。中国GDP约为美国的10%,但社会捐赠规模却不到美国的l%。”[15]当然我们也需要像美国的一套相对完善的慈善基金会管理监督体制,保证慈善基金会的规范运作,使企业家捐赠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科学的运用,促进慈善基金健康的成长,以带动全国性的慈善捐赠热潮。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也开始理解慈善捐赠的意义,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开始陆续发布“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其中关于企业进行了多少次捐赠和捐赠的金额等是一项重要内容。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比尔·盖茨这样的巨富之善,但中国人的慈善事业才刚刚起步,在企业家自身、社会和政府的共同行动下,随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精神也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苏琦,董文卓. 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J].经济研究,2006,(2).

[2] 时鹏程,许磊. 论企业家精神的三个层次及其启示[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

[3] 贾良定,周三多.论企业家精神及其五项修炼[J].南京社会科学, 2006,(9).

[4] 孙诚,冯之浚. 企业自主创新与企业家精神[J]. 中国科技论坛,2006,(7).

[5] 黎友焕,陈理斌.对强化广东企业家精神建设的思考[J].现代乡镇,2009,(3).

[6] 庄子银.南方模仿、企业家精神和长期增长[J].经济研究,2003,(1).

[7] 何予平.企业家精神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C-D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6,(7).

[8] 莫克,李群.比尔·盖茨新传奇[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9] 于成龙.比尔·盖茨全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5.

[10]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  〔美〕安德鲁·卡内基.财富的福音[M].杨会军译.京华出版社,2006.

[12]  曾康霖.从企业家到慈善家[J].中国金融,2007,(21).

[13]  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R].上海市社会科学  ,2005.

[14]  丰菊文,钟翔. 美国富翁比较守规矩[J].财会月刊,2003,(10).

[15]  〔英〕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谢宗林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6]  Schumpeter,J.,1934,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7]  〔美〕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8]  范松仁.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19]  丁润萍.慈善事业面临的难题与出路——以山西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3).

[20]  黎友焕,龚成威.百年企业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对国内已发布报告企业的研究分析[J].上海国资,2008,(12).

[21]黎友焕,张洪书.论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与广东企业家精神建设[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Besed on The Case of Bill Gates Charitable Donations and Its Implications 

LI You-huan1   GONG Cheng-wei2

(1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044;

2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10 ) 

AbstractAs the founder of Microsoft which is the header in software industry, Bill Gates has been criticized by the original stinginess, as well respected for donating all his property. Leaving aside his “merits and demerits,” this paper takes entrepreneur’s donation action on behalf of him as a case, to analyz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ensibility of entrepreneurs, what experience China’s entrepreneurs should learn, the deep reasons for Chinese entrepreneurs lacking of the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how to improve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Key WordsBill Gates; Charitable donations;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Responsibility


[1] 2008年比尔·盖茨财富曾一度被股神巴菲特超过,但2009312日,《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富豪排名,比尔·盖茨以400亿美元资产又重登榜首。

[2] 参考:莫克,李群.比尔·盖茨新传奇[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3] 于成龙.比尔·盖茨全传[M].新世界出版社,2005:第三章。

[4]〔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

[5]〔美〕安德鲁·卡内基.财富的福音[M].杨会军译.京华出版社,2006.

[6] 曾康霖.从企业家到慈善家[J].中国金融,2007,(21).

[7] 何志成.盖茨给中国富豪上了一课[N].新闻晚报,2008-7-3.

[8] 陆万东.中国富豪与盖茨的财富观,价值中国网,2008-6-27: http://www.chinavalue.net/NewsDig/NewsDig.aspx?DigId=18664.

[9] 孙贵颂.“盖茨们”的觉悟是从哪里来的,新华网,2008-6-28: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8-06/28/content_8450022.htm.

[10] 徐安琪.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R].上海市社会科学院,2005.

[11] 丰菊文,钟翔. 美国富翁比较守规矩[J].财会月刊,2003,(10).

[12] 张国庆.大国崛起需要慈善力”[N].中国青年报,2007-11-06.

[13]〔英〕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 谢宗林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1-2.

[14] 范松仁.慈善捐赠的道德省思[J]. 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15] 丁润萍.慈善事业面临的难题与出路——以山西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3).

黎友焕,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 龚成威,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 广州 510610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3

三、中国缺少“比尔·盖茨”的原因分析

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说明中国富豪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但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会有像盖茨、卡内基、洛克菲勒这么多的慈善企业家,而中国却没有,与美国相比,从根本原因上来说,以下四方面的原因最为值得深思。

(一)经济因素

中国整体经济水平仍然不发达。虽然中国经济水平总量较大,但新中国建国只有60年,并且也只是刚刚进入改革开放30年的转折点,邓小平主张的“少数人先富起来”也不过是近30年的事情,所以刚刚摆脱贫困的国人还不具备经常性“大手笔”乐善好施的多余财力。美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历史了,慈善捐赠的经济条件已经相当成熟,相比起来,中国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是对慈善行为的根本性约束。

(二)文化因素

美国的富人一直都有向慈善事业捐款的习惯(孙贵颂,2008)。在美国社会中有许多富人形成这样的文化思维,认为要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关爱社会。美国的很多大学、博物馆、医院、甚至铁路,都是富人们赞助或创建的。这样的一种文化传统,被美国人一直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盖茨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而已。[9]而中国长期以来受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严重,不仅企业要家族化,自己的财产更要留给子孙后代。徐安琪(2005)对上海市徐汇区746户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1/3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同应全力帮助儿子解决住房费用,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62%的儿子和37%的女儿首肯结婚时父母会在费用上资助自己。”[10]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条件下,一些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的腐朽思想也有所发展,国人整体文化素养还偏低。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慈善精神。

(三)价值观念因素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人能够豁免税赋和生死”。[11]美国人把纳税看成是一种义务,富豪更是如此。美国很多有钱人都不把遗产传给自家子孙,而很多年轻人更崇尚白手起家。“股神”沃伦·巴菲特说:“我希望我的三个孩子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却什么都不做。”[12]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非常反对取消遗产税,并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豪、亿万富豪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巴菲特也曾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可见在财富、创业和公平的价值观上,国人与美国尚有一定的差距。2008626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发表评论说,“慷慨捐献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一种不成文传统,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价值观念因素的不成熟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富有企业家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

(四)制度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再高,文化和价值理念再普及,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和约束,都可能成为虚幻。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就会使慈善事业缺少制度的保障。所以除了富豪、企业家自身观念问题外,政府在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方面也担负很大的重任:一方面政府干预过度。由于受传统计划思维影响,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大包大揽,从而在客观上压制了民间慈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干预不足。公共服务匮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不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等问题使得许多公民对自己的生活都有担忧,捐赠更无从谈起。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将制约成长起来的富豪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

经济水平的落后、慈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成熟以及慈善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我国大量的富豪无所作为,这也是与盖茨等世界富豪的最大差距之所在。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2

二、关于盖茨慈善捐赠的观点综述

比尔·盖茨变成最负盛名的裸捐者、慈善家,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都有,有人认为盖茨善举的背后可能是“良心发现”,也有人认为是微软的公关宣传或者是转移财产,但也有专家学者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角度公正评价。

(一)比尔·盖茨本人的自我评价

比尔·盖茨曾说:“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3]

199834日,比尔·盖茨接受PBS电视台王牌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采访时表示:把自己有幸掌管的巨额财富回馈社会,用到重要的事业上,如科技、教育、医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其他领域,这更利于社会,也更利于我的孩子。

2008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曾作了《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的演讲,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演讲中他表明,“在我看来,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我们的挑战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 Capitalism)。如果我们能够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探索到满足贫困人口需要的方式,找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认可的办法,那么我们减少世界贫困的努力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任务永远都不会结束,能投身这项事业,我内心激动不已。”

(二)国外态度及观点

盖茨悉数捐出580亿美元的消息虽然在许多国家引起很大轰动,但在美国本土却议论很少。欧美媒体和专家学者最关注的是盖茨离任后微软的未来,对盖茨的慈善捐款,往往一笔带过。美国人之所以大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此事,因为他们身处于这样一种慈善文化之中。

也有些西方媒体从恶意避税、投资污染项目、基金会被专制等方面对慈善捐赠行为进行了负面批评。批评之声是难免的。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宣布计划取消联邦遗产税。但比尔盖茨的父亲和巴菲特、索罗斯等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明确反对这一计划,说明这些批评也是没有道理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20)用易懂的语言间接为这些批评作了回应:“在一个完全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秩序中,任何一个个别的资本主义企业若不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那就注定要完蛋”。[4]

美国人对盖茨捐赠的态度早在一百多前就已经有所体现。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对慈善捐赠行为评价极高,他1889年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写道:“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们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5]并在189511月发表著名演讲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三)国内态度及观点

国内舆论及企业家,侧重于惊叹盖茨巨额的募捐和没有给子女留下财产的大公无私,赞扬其为企业家精神做了真正的诠释,从而批判中国企业家的责任缺失行为。

曾康霖(2007)评价道:“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念和创举,我想是因为他想尽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有自己的信仰。”[6]

2008623日,《齐鲁晚报》发表文章说盖茨不但是伟大的企业家,而且是懂得如何爱子女的好父亲。从这个角度看,盖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富教育课。

何志成(2008)认为“富有的人应该比一般人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知道财富对社会的意义。盖茨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富人都具有这样的价值观、财富观,然而,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中国的一些富豪确实应该反思。他们大都以代际转移的方式来传承财富,不仅将财富全部留给后代,还要将他们谋取财富的取巧途径也留给后代。”[7]

万润房地产策划有限公司 CEO陆万东(2008)大加批判中国富豪,指出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中国的富豪大多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遗憾的是,富豪们普遍缺失这种将巨额财富回报社会的慈善文化和心理认同。”[8]

以上国内外的观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富人慈善捐赠行为的评价,也反映了国内外慈善文化和制度的差别。国内媒体和专家的观点对国内富豪的批判虽然并不全面和完全公正,但也反映出国内对“中国的比尔·盖茨”的期待非常迫切。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1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比尔•盖茨慈善捐赠案例及启示

来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0

作为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既因为最初的小气而被人诟病,又因为捐献全部家产受人尊敬。本文暂且不论他的“功与过”,仅把以他为代表的企业家捐赠行为作为案例,并通过中美对比,来分析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习什么经验、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完善等问题。

关健词比尔·盖茨;慈善捐赠;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 

现有国内文献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关于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比如:李新春,苏琦,董文卓(2006)从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存逻辑出发,说明激励机制和保健机制分别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有不同的激励作用;时鹏程,许磊(2006) 、贾良定,周三多(2006)、孙诚,冯之浚(2006)等人也都是在类似层面对企业家精神的各种研究,他们大致都得出了企业精神对企业正面作用的结论;二是关于社会责任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黎友焕,陈理斌(2009)从社会责任角度揭示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并认为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庄子银(2003)、何予平(2006)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以上两个方面都是用理论或数据来论述论点和推导、证明结论,但很少有从身边案例出发来揭示企业家慈善捐赠及体现的社会责任精神现象的。本文从比尔·盖茨慈善捐赠的一系列事实案例出发,运用中美对比的手法,找出中国内地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案例回顾:比尔·盖茨捐赠之路

1995-2007年,比尔·盖茨(Bill Gates)连续13年蝉《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位。[1]2008年捐出全部身家580亿美元,又成为全球首善。其实,“首善”盖茨并非一天炼成,“为富不仁”阴影也曾很长时间与其大名连在一起。

(一)比尔·盖茨慈善思想转变

2006年底接受詹姆斯摩根全球人道主义奖时,盖茨所坦露的两个人对他思想真正转变有重大影响。一位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是一位大学教师,也是全国联合劝募的董事,母亲的身份对他有很大影响。盖茨很小的时候就将自己的部分零用钱捐给教堂和救世军(基督教慈善组织)。另一位是靠投资发家的巴菲特。因为巴菲特告诫他,慈善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而且,把那么多财富留给孩子,对他们并无益处。

深沉触动盖茨思想转变的事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然而,此时盖茨的怜悯之心只是受了一点点触动,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2]

(二)比尔·盖茨走向慈善捐赠路

从其思想转变的1994年起,比尔·盖茨开始真正地走向了慈善捐赠之路。按时间顺序,其一些最重要的慈善行为如下:

1994年,受父亲老盖茨的影响,盖茨决定开展慈善工作,并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1997年,盖茨和梅琳达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以帮助更多人使用科技资源。1999年,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工作重心变为资助家庭困难和少数族裔的学生。

2000年年初,比尔·盖茨将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大学朋友史蒂夫·鲍尔默,从而为慈善事业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同是在这一年,盖茨决定将这两个家族基金会合并成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促进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为重心。并在同一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仅从2000-2004年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100.85亿美元。

2006615日,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逐步移交其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为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盖茨为自己留出了两年的过渡期。200871日之后,盖茨决定将放弃全部日常管理工作。

2008627日,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从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执行董事长的职位退休,转任非执行董事长。退出微软日常管理的盖茨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他的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全数捐给名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项目,其子女不会得到一分一毫。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他未来的人生都将奉献给慈善事业,换句话说,他将穷尽余生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服务。

从铁公鸡到世界头号慈善家,盖茨的慈善转变历程值得深思。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其说是社会“逼捐”的迫使,不如说是盖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转变,使他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审计工作新思路1

来源:《中国审计》2009年第1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销 售、企业诚信缺失、偷漏税金、损害劳工合法权益等。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具备社会责任观念或者忽视社会责任建设,结果导致这些违背社会责任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的现象的发生。而审计作为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得以维护和受托责任得以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与协调机制,必将要求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 势建立一个新型的审计模式——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期遏制这些违法现象的继续发生。因此,如何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市场经 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涵,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英国学者山多技 (J•Santocki,1983)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独立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表现在:企业除了要承担对 企业的责任以外,还应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西方学者主要从明确审计主体和界定审计内容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如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问题上,Johnson (2001)指出,在美国,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机构主要有几类:一是投资基金组织。该审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资金投向从事有社会责任感的活动、道 德要求较高的企业;而且能对企业强加压力,促使企业遵守投资者要求的标准;二是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例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劳动保护协 会等其它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该审计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员工更好地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也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以上两类审计 都属于企业外部机构进行的审计;三是企业自身进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该审计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对自身的社会责任作出自我评价。
   我国学者陆建桥(199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政府和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他认为企业 社会责任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职工保健和安全措施,污染控制,噪音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广告质量 等),职工社会保险,职工教育和培训就业水平等。
以上比较分析可知,英国学者三多技(J•Santocki,1983)以及我国学者陆剑桥(1993)的观点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审计的对象直接面对企 业所应负担的社会责任。而Johnson(2001)认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则不仅应当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审计,而且还应当审计政府对公众的行为。 从表面看来,Johnson的观点更全面地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审计对象、职责以及作用。但是,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的是企业对其利益相 关者承担的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应当是企业;而从审计的内容看,是指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 作如下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出发,根据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关注企业是否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 的统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审计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的新内容及其作用

   黎友焕(2007)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责任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企业社会 责任审计是从宏观经济观点,而不是从微观经济观点,就企业经营活动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审查和评价,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学的有机结合,是把企业与其利益 相关者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审计。

(一)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198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绿色经济计划,企业必须每年披露所耗费的能源数 额,以及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额。借鉴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经验,并根据黎友焕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本文认为,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 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为社会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④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⑤创造和 积累企业利润。因此,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当是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创造和安置就业情况,实现国家税收,资源回收率等作 出全面的评价。

2.企业法规责任审计
企业的法规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遵守国际公约。②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③执行国际通用标准。④执行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业的道德准则。⑤执行企业内 部的规章制度。对企业法规责任的审计是一项比较抽象的任务,企业是否遵守国际公约或者法律法规一般无法用数据表示出来。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是审 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因此,本文认为,对企业法规责任的审计,不但要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还应当要求企业披露社会 责任会计数据,反映企业为遵守法律法规而采取的措施。
3.企业伦理责任审计
   企业的伦理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维护股东的权益。②维护消费者权益。③维护职工权益。④积极参与社区建设。⑤承担公共设施使用成本。⑥维持资源、环境与社 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全面审计企业的伦理责任,审计内容应当包括:①对企业为股东所赚取的利润做出评价;②企业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包括安全 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的性能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广告的忠实程度等。③企业劳动用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包括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情况,是否安全 生产、是否有相关的劳动保护措施的制定,以及实施和财力、物力投入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是否到位和是否及时等情况,社会统筹、保险的办理和交纳情况,职工 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以及职工福利落实情况也是企业劳动用工的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喻昊,2006)④企业对社区、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的内容 包括为发展公共事业,市政建设,文化,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持。⑤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公共污染等 公害,因而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外部环境审计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内部环境审计包括企业对保护环境做出的 努力,比如产品的绿色指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环境的投入情况。

4.企业慈善责任审计
   企业的自愿性慈善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抚贫帮困。②救死扶伤。③安置残疾人。④赡养孤寡等。合理审计企业的慈善责任,主要应对企业的公益事业做出审计。审计的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对教育事业的财务支持和捐赠,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提供的财务帮助情况等。
   另外,除了以上四种责任之外,企业社会责任还应包括企业根据当时当地的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企业的新要求而履行其它相关的社会责任。因此,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的审计还应当及时对企业新的社会责任做出合理的审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要求审计要以新的思维、新的眼光调整自己的视角,审计工作不但要反应传统的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还应当综合企业社会 责任评价指标,评价企业、政府的工作。比如,2008发生的及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集团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造成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 受到侵害。在企业审计中,如果仅仅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就反映不出企业对社会的负债,反映不出社会为其“外部效应”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审计评价必然是片 面的。再比如,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广东海丰敏兴纺织品公司尽管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但它安排了近两万职工的就业,降低了社会失业 率,审计结论不予客观评价,就会打击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大力倡导的背景下,我国审计工作应当不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而且 从社会利益的角度综合评价企业、政府的工作。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充实了审计学理论的内容,将审计的作用从微观领域过渡到宏观领域,拓宽了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领域,有助于审计同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的融 合,将使审计人员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站在新的高度,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推动审计事业进入高层决策和公众视野。它可以充实市场经济约束规范、约束机制的内 容。通过社会责任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克 服企业行为短期化和掠夺式经营,促使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协调一致,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