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SR报告)基本知识

CSR报告,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指企业为全面反映管理自身运营对其利益相关方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信息披露的报告文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方进行全面沟通交流的重要过程和载体,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行动、业绩和计划的综合总结和反映。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为了综合反映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因此,报告内容需要回答以下五个基本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WHAT)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披露通常包括三类:

1、从角色定位出发确定的责任或义务。企业在经济社会乃至全球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可能发挥的作用,决定了企业应该和必须担负的使命和责任。譬如,通用公司认为,由于公司在商业领域和全社会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公司有责任发挥极少数公司才拥有的强大影响力,改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法电集团认为,由于法电在法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法国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而广泛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可持续发展。

2、对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要分别披露对股东、用户、雇员、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担负的具体责任。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企业应对用户承担优质服务责任、对雇员承担雇员发展责任、对伙伴承担合作共赢责任等。

3、按不同性质划分的具体责任,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如GE认为,作为全球社会的优秀企业公民,必须做到履行好经济责任,持续保持优秀的业绩水平;必须履行好法律责任,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依法经营;努力履行好道德和慈善责任,做到超越遵纪守法,实践高尚的商业道德行为。

二、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WHY)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政府和社会对企业的期望、要求与约束,也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会从企业价值观和追求企业成功的角度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作出回答。

1、企业价值取向的推动。比如,法电集团(EDF)认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法电集团的根本使命。EDF认为,电力和能源是重要的生存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发电、输电、配电和经营电力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切实落实到涵盖该领域活动的所有企业和全体雇员。EDF的价值观注重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强调尊重人、尊重环境、平衡绩效、团结、正直。

2、企业成功的客观需要。比如,拜耳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拜耳对成功的定义是实现商业效益、生态效率与社会责任的和谐。拜耳坚信唯有以可持续发展方式运营的公司才能取得成功,企业有责任利用技术与业务专长为人类谋福利,信守社会责任承诺,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长期积极的贡献。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企业认真了解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和要求的过程,就是对企业定位和使命的认识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全面关注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与作用的过程,就是企业分析发展环境,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明确战略发展方向的过程 ;积极回应利益相关方需求、充分考虑对社会和环境影响的过程,就是推动企业不断学习创新,持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进绩效,培养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

三、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HOW)

履行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在战略上和日常运营中要认真了解和回应利益相关各方的期望,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统筹兼顾社会可接受性与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综合平衡。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的最重要内容,一般包括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保障、企业战略保障、企业治理机制、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企业社会责任指标和业绩考核等。比如,EDF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包括公开承诺、建设利益相关方对话和参与机制、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强化社会责任全员培训、系统开发和应用社会责任管理工具等。国家电网公司认为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努力做到坚持科学发展、实施卓越管理、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共同发展、加强沟通交流、树立全球视野。

四、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PERFORMANCE)

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反映企业实现社会责任目标和履行社会责任职责的程度,既反映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的有效性,也反映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过程的有效性,是利益相关方考核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业绩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履行社会责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全员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持续改进,促进员工行为与公司责任目标相一致,促进公司责任目标符合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

通常情况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业绩表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既可以定性描述,也可以定量描述,但业绩的披露要有利于利益相关方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即报告期间的业绩与企业过去表现的可比性,报告企业的业绩与其他企业或行业标杆的可比性。

五、履行社会责任的未来计划(PLAN)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除了要在披露报告期间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过程和结果外,还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行动目标和方案。

一个带有中长期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计划,并配之以可测性目标的企业社会责任年度计划以及实施情况的报告,能较好地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它能较综合地反映出企业将社会责任融入其战略、组织、绩效管理及日常运营的水平和程度。在这一点上,许多日本企业的报告显示出独到的特色。

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先必须是全面的。它既要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又要全面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既要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良好的一面,也要反映企业运营对社会和环境的消极影响及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不足的一面;既要体现企业的经济价值,又要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是从责任角度对企业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反映。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分类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反映程度是否全面为标准,可以划分为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狭义的社会责任报告两类。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责任的所有报告类型,即单项社会责任报告,如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社会报告及其他综合性报告等。

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般特指以正式形式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承担的所有责任的报告,即综合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以及报告关注重点的差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着多种不同的名称、类型和特点,如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企业社会与环境报告等。本文所指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指狭义的社会责任报告,即综合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变,不仅表现在报告议题、名称和水平等方面的发展,也是报告作用的不断认识与创新。上世纪70年代通过雇员报告来提高雇员的忠诚度,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重要工具;上世纪90年代通过环境报告来回应公众的期望和压力,成为企业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进入21世纪,社会责任报告扩展至更广泛的社会议题,向利益相关方展示企业对全面社会责任的承担,使发布报告成为企业获取“经营许可”的公关手段。最新趋势表明,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公司开始将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作为企业核心商业价值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创造企业责任竞争力,提升企业的商业价值。

具体而言,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对企业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可以对以往业绩和未来预测的业绩进行衡量和报告,而且这已成为一个关键的管理工具;

第二,可以作为建设、维持和不断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重要工具;

第三,从更高的层次上帮助组织传递与经济、环境和社会机遇和挑战相关的信息;

第四,有助于加强公司与外部各利益相关方(消费者、投资者、社区)关系,建立信任;

第五,以更具战略意义的方式将财务、营销和研究开发等公司职能部门联系起来,建立内部对话机制;

第六,制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过程也是建立预警机制的过程,即针对供应链、社区、监管机构以及声誉和商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曾预测的机遇提供警示。总体而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有助于管理层防患于未然,在可能产生危害的事件发展成负面的突发事件之前就对其进行评估;

第七,可持续发展报告有助于提高管理层的评估能力,评估组织对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本所做的贡献,从而更加完整地反映了组织的发展远景;

第八,可持续发展报告可以减少上市公司股价的波动和不确定性,也可以减少资金成本,更全面和定期的信息披露,包括披露分析临时从管理层获取的许多信息,可以避免不及时披露或突然披露所引起的投资者行为的重大转变,从而增加公司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就对企业的总体作用而言, 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可以增强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使企业由外而内地深入审视企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促进企业对战略环境的分析更加全面;可以提升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利于企业从思想上、制度上,依靠内外部约束推动现行管理制度、程序与绩效的突破,全面提升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可以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价值。

企业社会责任ISO26000标准的核心内容解析1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要将企业社会责任 (CSR) 推广到任何形式组织的社会责任(SR)。要准确客观地理解ISO26000标准,首先必须深刻理解ISO26000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术语——社会责任。在公众的理解看来,组织社会责任往往是指组织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但作者分析指出,ISO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直觉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实质上看,ISO26000标准是对社会责任的定义的详尽扩展和具体的阐述。

社会责任是ISO26000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术语,也是影响ISO26000标准主要内容的核心概念。它是ISO26000标准制定过程中理解最不一致,争吵最为激烈的内容之一,也是正式发布的标准内容中最不容易理解的部分。本文拟从解读社会责任定义着手为读者准确客观地掌握ISO26000标准贡献绵薄之力。

一、对ISO26000标准的社会责任定义的两点论断

1)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经历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演变历程。就基本定义而言,标准似乎比较早就形成了共识,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的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但是就完整定义而言,标准每一稿都对内嵌于社会责任定义中的其他术语及注释等内容进行了不断的修订。从这些修订不难发现参与制订标准的各方对术语内涵的理解,特别是对组织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的性质、范围、内涵与形式的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来自NGO组织的代表倾向于无限扩大组织的影响范围;而来自产业界的代表则认为必须限定组织的影响范围,组织承担责任是有边界的,不能将社会责任无限化。此外,对“透明的和合乎道德的行为”的理解同样存在着巨大差异,诸如什么是国际行为规范,国际行为规范与各国法律法规的关系;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等内容都进行了反复修改。

2)社会责任定义是ISO26000标准的最重要语境。ISO26000标准对社会责任的定义,与公众对社会责任的直觉理解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大众语境,特别是中文的背景下,组织社会责任往往是指组织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等。而在ISO26000标准的语境中,首先,社会责任是指一种意愿(Willingness),强调组织愿意就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承担责任;其次,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行为的性质,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表明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即行为不但要以遵守法律义务为底线,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而且必须要超越法律义务,最大限度地贡献于可持续发展;最后,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融合社会责任的运作模式,即通过什么样的运作模式确保组织行为对社会负责任,包括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遵守适用法律和国际行为规范及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为原则,以覆盖组织全部决策和活动及全面融入组织为路径,以在自身及影响范围内的活动与关系中得到践行为验证。

二、对ISO26000标准的社会责任定义的理解

(一)定义的具体内容

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这些行为:社会责任是指组织通过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为其决策和活动。

—— 贡献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利;

—— 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

—— 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

—— 全面融入组织,并在其关系活动包括产品、服务和过程。

(二)解读定义必须充分联系定义中内嵌的术语

ISO26000的社会责任定义包括自身在内共嵌着14个术语,超过标准所列27个术语的一半。因此理解社会责任定义的内容,必须联系着所有涉及的术语进行理解。

ISO26000标准的27个术语可以划分为两类:非直接与社会责任相关联的通用术语;直接与社会责任相关联的特定术语。前者包括13个术语,其中内嵌于社会责任概念中的通用术语有4个,分别为组织(2.12)、产品(2.15)、服务(2.16)和环境(2.6);后者包括14个术语,其中内嵌于社会责任概念中的特定术语有10个,分别为社会责任(2.18)、组织影响(2.9)、担责(2.27)、透明度(2.24)、合乎道德的行为(2.26)、可持续发展(2.23)、利益相关方(2.20)、利益相关方参与(2.21)、国际行为规范(2.11)、影响范围(2.19)。

(三)对定义内容的具体解读

1、社会责任是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

1)社会责任是基于因果链条的“担责”,在逻辑上是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担责”作为术语的涵义是“就决策和活动对组织的管理机构、合法当局,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对其利益相关方承担责任的状态。”“担责”作为标准的社会责任原则的涵义是“组织应当为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担责。”“担责原则建议,组织应当接受适当的监督,并还接受一种对这种监督作出回应的义务。”环境术语的涵义是“组织运营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和太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标准还在注中明确指出,“环境泛指从组织内部到全球系统。”

2)社会责任涵盖组织的所有决策和活动,组织的任何行动都是决策的结果,如果在“决策”中不将社会和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就无法保证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组织行动可被社会观测到的就是组织的“活动”,活动既包括产品、服务,也包括提供产品、服务的过程。因此决策和活动意指组织的所有行为。在标准语境中,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可以划分为七大“主题”,实际上就是七大领域或方面,分别包括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和社区参与与发展。

3)社会责任的核心是为“影响”担责,必须全面理解“影响”一词,“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全部或部分地来自组织过去与现在的决策和活动”。它包括直接影响(组织活动的直接影响)、间接影响(比如价值链);潜在影响(只是在决策的思考过程中存在)、现实影响(组织活动的真实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环境影响;积极影响(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正面效果)、消极影响(产生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负面效果);社会整体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利益相关方影响(与特定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单方面影响、综合影响;历史影响和当前影响。

4)社会责任针对所有“组织”,但不包括行使主权职责时的政府。组织是指“对责任、权限、关系做出安排并有明确目标的实体或人与设施的集合。但就本国际标准目的而言,组织不包括行使制定法律、执行法律、行使司法权,履行职责以制定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或遵守国家的国际义务等主权职责时的政府。”社会责任术语是对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超越,ISO26000标准期望对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企业、作为一般性社会组织的政府机构都适用。

2、社会责任是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

1)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行为的性质,就是“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socially responsible behaviour)”,隐含着要求基于社会价值考虑组织行为的过程和结果。

2)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必须具备“透明度”,“透明度”作为术语的涵义是“影响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决策和活动的公开性,以及以清晰、准确、及时、诚实和完整的方式进行沟通的意愿。”“透明度”作为标准的社会责任原则的涵义是“组织在其影响社会和环境的决策及活动方面应当透明”。“组织应当以一种清晰、准确和完整的方式在合理和充分的程度上披露它对之负责的政策、决策和活动,包括它们已知的和可能的对社会及环境的影响。”“以使利益相关方能够准确地评估组织决策和活动对他们各自利益的影响。”

3)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必须是“合乎道德的行为”,“合乎道德的行为”作为术语的涵义是“符合在特定背景下关于正确或良好的行为的公认原则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的行为。”作为标准的社会责任原则的涵义是“组织的行为应当合乎道德。”“组织的行为应当基于诚实、公平和正直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意味着对人、动物和环境的关切及对重视组织活动和决策对利益相关方利益影响的承诺 。”

企业社会责任ISO26000标准的核心内容解析2

3、社会责任是组织最大限度地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意愿、行动和绩效

1)衡量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的绩效标准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事关高品质生活、健康和伴随社会正义的繁荣等目标的融合以及维护地球支撑生物多样性的能力。这些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可把可持续发展视为从整体上表达对社会的更广泛期望的方式。”ISO26000标准还明确提出“当探讨和实践社会责任时,组织的总体目标是最大化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很明显标准所指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保留代际利益平衡的概念以外,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的统筹兼顾,并致力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健康和社会福利等全社会的利益。

2)社会责任是组织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意愿和行动。“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是组织将社会和环境考虑融入其决策并对其活动和活动决策对社会及环境造成的影响承担责任的意愿。这意味着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透明和符合道德的行为。”

4、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则与标准是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利益

1)“利益相关方”的识别与参与是组织社会责任两大基本实践。 利益相关方是指“在组织的任何决策或活动中有利益关系的个人或团体。”利益相关方参与是指“为创造组织与其一个或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对话机会而开展的活动,目的是为组织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2)利益相关方的“利益”(interest)来自于组织决策和活动的影响(impact)。影响构成了利益,有影响就利益,有利益就形成了 “关系”。“这种关系无需是正式的。无论各方认识到与否,由此利益产生的关系都存在。组织可能并非总是意识到它的全部利益相关方,虽然其应当试图对其认定。同样,许多利益相关方可能没有意识到组织可能潜在影响其利益。”

3)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则是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即“组织应当尊重、考虑和回应其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包括确认利益相关方,认可并尊重其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及合法权利,并对他们所表达的关切做出回应,考虑利益可能受到组织决策或活动影响的利益相关方的观点,即使他们在组织治理中没有正式角色或尚未意识到这些利益。

5、社会责任的重要原则与标准是遵守适用的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

1)遵守适用的法律,坚持“尊重法治”的社会责任原则。“组织应当认同尊重法治是强制性的。”法治意味着法律是至高无上的,特别是指任何个人或任何组织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政府也必须服从法律的观点。尊重法治意味着组织应当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这意味着应当采取步骤了解适用的法律法规,告知组织内的人员有关遵守并执行它们的义务。

2)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坚持“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和“尊重人权”的社会责任原则。国际行为规范,是指“按照国际习惯法、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普遍承认或接近于普遍承认的政府间协议而对‘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的期望。其中政府间协议包括条约和公约。尽管这些由国际习惯法、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原则和政府间协议衍生出的期望主要针对的是国家,但它们表达了所有组织可以期望达到的目标和原则。国际行为规范会与时俱进。”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原则是指“组织在坚持尊重法治原则的同时,也应当与国际行为规范相一致。”尊重人权原则是指“组织应当尊重人权,并承认人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6、社会责任是指组织融合社会责任的运作模式

1)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要全面融入组织,也就是说所有的组织行为都要符合“透明度”要求且合乎道德。

2)组织要全面采取有效措施和实施变革以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组织。ISO26000标准建议组织应当利用第7章中提供的指南,努力将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组织的决策和活动中。这涉及到如下实践:“使社会责任成为组织政策、文化、战略和运营的组成部分,在组织内部开展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在组织内、外部开展社会责任交流,以及定期审查社会责任行动和实践。”

7、社会责任要求透明和合乎道德的行为在组织关系中得到践行

1)要深刻理解标准语境下“在组织关系中得到践行”的真实涵义。这要求深刻理解“关系”一词,它是指“组织在其影响范围内的活动。”所谓“影响范围”是指“政治、合同、经济或其他关系的范围/程度,通过这些关系组织有能力影响个人或其他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必须认识到ISO26000标准语境下的影响范围,包括企业自身及其有能力施加影响的范围,与中文语境有较大的不同。所谓“活动”是指“产品、服务及其过程”。可见所谓“在组织关系中得到践行”,就是指要在组织自身及影响范围内的所有活动中得到践行。

2)参与ISO26000标准制订的产业界代表坚持要将社会责任限定在特定的边界内,因此标准又在“影响范围”术语和相关章节内强调“有施加影响的能力本身并不意味着有施加影响的责任。”因此,对“影响范围”和“活动”的不同理解,会导致对社会责任的范围、性质和程度产生重大影响。ISO26000标准分别在第五章中的5.2.3条目和第七章中的7.3.2条目对组织影响范围的内涵以及具体实践进行了阐述,限于篇幅,本文不再进行详细剖析。

三、ISO26000标准是对社会责任定义的扩展与具体化

如能通读和综观ISO26000标准,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标准是对社会责任的定义的详尽扩展和具体的阐述。

ISO26000标准除前言与引言外,共有七章内容。下面分别就各章与社会责任定义的关系予以简述。

第一章范围,强调本国际标准为所有类型组织提供指南,无论其规模大小和所处何地。这同时就是强调社会责任的定义适用于任一组织,除行使主权职责时的政府以外。

第二章术语与定义,介绍了27个术语,中心是社会责任术语,它内嵌了超过一半的术语,并且其他术语仍与它有紧密联系。

第三章了解社会责任,回顾了社会责任的发展历史和当前趋势,特别是介绍了社会责任的特征以及社会责任概念与可持续发展概念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对社会责任定义的进一步阐述。

第四章社会责任原则,介绍了担责、透明度、合乎道德的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七大社会责任基本原则,实际上是对定义的具体阐述。

第五章社会责任两大基本实践,无论是理解社会责任,还是利益相方的识别与参与,都是对定义的深化和具体化理解。

第六章社会责任核心主题指南,实际上是将组织的决策和活动划分为七大主题,并且按照社会责任的定义要求如何确保组织在七大主题及其37个议题(issues)内表现出“对社会负责任的组织行为”。

第七章社会责任全面融入组织指南,实际上就是指导组织如何将社会责任定义的各个方面的内涵通过组织的变革得到贯彻,从而使得组织行为“对社会负责任”,并得到利益相关方和社会的信任。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介绍

ISO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2010年发布的一份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中国是参与标准制订的成员国之一。这个标准第一次在全球统一了社会责任定义,明确了社会责任的原则和核心主题,首次将企业社会责任推广到社会责任,从而将几乎所有国家的所有私立、公立和非营利部门的组织纳入到社会责任体系当中。ISO26000标准共有七大项: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社区参与和发展,七大项下设有37个核心议题和217个细化指标。ISO26000国际标准侧重于各种组织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社会责任问题,主要从社会责任范围、理解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原则、承认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参与、社会责任核心主题指南、社会责任融入组织指南等方面展开描述,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认识,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指南性标准,提供一个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实践的指导原则。ISO26000 社会责任指南要处理的核心内容包括:
■ 社会责任的概念,定义和方案
■ 
社会责任发展背景,趋势和特征
■ 
社会责任的原则和实践
■ 
识别利益相关方及参与
■ 
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活动领域
■ 
社会责任实际融入组织
通过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ISO26000 应当明确如何理解社会责任,定义社会责任的原则,确定社会责任的核心主题及活动范围,详细描述将社会责任融入组织的方法。

ISO26000 为组织提供处理社会责任实践的指导,应满足如下条件:
■ 尊重文化、社会、环境和法律及经济发展条件的差异,有助于组织处理其社会责任
■ 
提供实现社会责任可操作化的指南
■ 
识别利益相关方并促进其参与
■ 
强调绩效成果及其改进
■ 
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
■ 
提高客户及利益相关方对组织信心和满意度
■ 
促进社会责任领域术语统一
■ 
保持与现有国际文件,条约,公约和其他ISO 标准一致
■ 
不削弱政府处理组织的社会责任的权威
■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ISO26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一个国际标准文件——“ISO26000 社会责任指南”(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技术编号。
按照ISO 的设计,ISO 开发ISO26000 的目的是, 促进全球对社会责任的共同理解,按照社会责任的最佳实践,向全世界愿意应用ISO26000 的所有组织(不仅限于企业),提供一个有助于践行社会责任的框架性指南,为支持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ISO 
开发ISO26000 的目标是,该指南应当普遍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组织。任何性质的组织(如企业,经济,公共事业,支持性、服务性行业等),无论其规模大小,无论其活动领域如何,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均可采用。同时,开发该指南应当考虑到各组织相关的情况以及文化、社会发展、法律和环境等方面的差异。 撇开其他组织不讲,对商业企业来讲,实施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至少可以有下列具体益处:如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声誉,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士气和生产效率,吸引客户,获得投资人、资助人和金融机构好感。另外,ISO26000标准作为一种共同理解的社会责任“语言”有利于企业疏通与其它公司、政府、媒体、同行和社区等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关注ISO26000准则,透视我国的应对之策1

ISO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开发的一个内容体系全面的国际社会责任标准。可以预见,ISO26000的诞生必将会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意义上推动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

   鉴于社会责任运动巨大的影响力,国际社会对于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从2000年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缩写为ISO)就着手进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

一、ISO26000的制定历程

   2001年4月,ISO理事会要求其消费者政策委员会(Committee on Consumer Policy of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COPOLCO)考虑在当时称之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域制定国际标准的可行性。同年5月,COPOLCO决定对此开始着手研究。2003年初,ISO成立了一个社会责任战略顾问组(SAG),以帮助确定ISO参与SR领域是否会给现有SR行动和项目增添任何价值。经过18个月的紧张辩论和编写,SAG提出了一个包括全球SR行动纵览和ISO所需考虑若干问题的综合报告。2004年4月,ISO正式成立了社会责任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WGSR)负责具体的起草工作。2004年6月,ISO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社会责任国际会议,广泛征求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同年年底,“ISO26000社会责任工作组正式”成立。2005年1月,ISO的37个会员组织投票通过了《新工作议程建议》,为制定社会责任标准确定了基础性文件。该建议强调:“新的文件是一项提供指导的国际标准”、“不用于第三方认证”。

   ISO26000的制定历程中,有六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专门会议:

   2005年3月7日—11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巴西的萨尔瓦多召开,该会议集中讨论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性质,偏重于社会责任的政治因素。

   2005年9月26日—30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在泰国曼谷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确定了ISO26000标准的最终草案完成时间至发布前的工作安排,确定了制定标准的机构和主要内容,使标准的制定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2006年5月15日—19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召开第三次会议,会上拟订了标准的第一稿,同时指出:ISO26000包含的是指南和指导方针,而不是强制性认证标准,它不是一个管理体系标准,不能像ISO9001和ISO14000一样用于第三方认证。

   2007年1月19日—2月2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第四次会议,会议该确定了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环境、人权和劳工操作准则、组织管理和公平运作准则、客户问题及社区的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

   2007年11月5日—9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第五次会议,该会议对ISO26000的三大部分、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论证,会上还听取了发展中国家的意见及要求。

   2008年8月30日—9月5日,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工作组在智利的圣地亚哥召开第六次会议,参会的专家在历次修改稿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五个核心议题,并在大部分条款上达成了共识。

   最后,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主题是“共担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的发布仪式,对外宣布即日起正式发布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

二、 ISO26000的主要内容

   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为各类组织的社会责任活动提供相关指南的一项国际标准。该标准已于2010年 11月1日由ISO正式发布,并提供各国或地区的各类组织自愿采用。在ISO26000条文中,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被定义为“通过透明和道德行为,组织为其决策和活动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承担的责任。这些透明和道德行为有助于可持续发展,包括健康和社会福祉,考虑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符合适用法律并与国际行为规范一致,融入到整个组织并践行于其各种关系之中”。ISO26000的制定目的是明确社会责任的定义和内涵,统一社会各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为组织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可参考的指南。

   ISO26000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与社会责任有关的术语和定义;(二)与社会责任有关的背景情况;(三)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原则和实践;(四)社会责任核心主题和问题;(五)社会责任的履行;(六)处理利益相关方问题;(七)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沟通。ISO26000中,组织履行社会责任需考虑七个方面:组织治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实践、消费者问题、社区参与和发展。

   ISO26000中,组织开展社会责任活动所需遵循的原则是:(一)“应用该标准且遵守国际行为规范时,需充分考虑社会、环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组织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条件的差异性”。(二)遵循七项核心原则,包括担责、透明、良好道德行为、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尊重法治、尊重国际行为规范、尊重人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