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3

三、中国缺少“比尔·盖茨”的原因分析

2007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中国财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人数已超过了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全球第二,说明中国富豪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但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会有像盖茨、卡内基、洛克菲勒这么多的慈善企业家,而中国却没有,与美国相比,从根本原因上来说,以下四方面的原因最为值得深思。

(一)经济因素

中国整体经济水平仍然不发达。虽然中国经济水平总量较大,但新中国建国只有60年,并且也只是刚刚进入改革开放30年的转折点,邓小平主张的“少数人先富起来”也不过是近30年的事情,所以刚刚摆脱贫困的国人还不具备经常性“大手笔”乐善好施的多余财力。美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展了几百年历史了,慈善捐赠的经济条件已经相当成熟,相比起来,中国慈善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是对慈善行为的根本性约束。

(二)文化因素

美国的富人一直都有向慈善事业捐款的习惯(孙贵颂,2008)。在美国社会中有许多富人形成这样的文化思维,认为要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仅有自利是不够的,还必须关爱社会。美国的很多大学、博物馆、医院、甚至铁路,都是富人们赞助或创建的。这样的一种文化传统,被美国人一直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盖茨只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人物而已。[9]而中国长期以来受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很严重,不仅企业要家族化,自己的财产更要留给子孙后代。徐安琪(2005)对上海市徐汇区746户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1/3以上有儿子的家长认同应全力帮助儿子解决住房费用,无儿子的父母也有15%认为应尽力承担女儿的住房费用。62%的儿子和37%的女儿首肯结婚时父母会在费用上资助自己。”[10]同时,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并不完善的条件下,一些贪图享乐、自私自利的腐朽思想也有所发展,国人整体文化素养还偏低。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慈善精神。

(三)价值观念因素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人能够豁免税赋和生死”。[11]美国人把纳税看成是一种义务,富豪更是如此。美国很多有钱人都不把遗产传给自家子孙,而很多年轻人更崇尚白手起家。“股神”沃伦·巴菲特说:“我希望我的三个孩子有足够的钱去干他们想干的事情,而不是有太多的钱却什么都不做。”[12]比尔·盖茨的父亲老威廉非常反对取消遗产税,并在请愿书中写道:“取消遗产税将使美国百万富豪、亿万富豪的孩子不劳而获,使富人永远富有,穷人永远贫穷,这将伤害穷人家庭。”巴菲特也曾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可见在财富、创业和公平的价值观上,国人与美国尚有一定的差距。2008626日,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丁果发表评论说,“慷慨捐献是美国亿万富翁的一种不成文传统,一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一种有钱人得到社会认同的标准,一种具有终极诱惑力的精神风范。”价值观念因素的不成熟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富有企业家慈善捐赠的重要因素。

(四)制度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再高,文化和价值理念再普及,如果没有制度作保障和约束,都可能成为虚幻。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就会使慈善事业缺少制度的保障。所以除了富豪、企业家自身观念问题外,政府在发展中国的慈善事业方面也担负很大的重任:一方面政府干预过度。由于受传统计划思维影响,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大包大揽,从而在客观上压制了民间慈善文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政府干预不足。公共服务匮乏,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不完善,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等问题使得许多公民对自己的生活都有担忧,捐赠更无从谈起。制度的不完善最终将制约成长起来的富豪积极投身于慈善事业。

经济水平的落后、慈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成熟以及慈善配套性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我国大量的富豪无所作为,这也是与盖茨等世界富豪的最大差距之所在。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2

二、关于盖茨慈善捐赠的观点综述

比尔·盖茨变成最负盛名的裸捐者、慈善家,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关注。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都有,有人认为盖茨善举的背后可能是“良心发现”,也有人认为是微软的公关宣传或者是转移财产,但也有专家学者从企业家社会责任的角度公正评价。

(一)比尔·盖茨本人的自我评价

比尔·盖茨曾说:“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3]

199834日,比尔·盖茨接受PBS电视台王牌主持人查理·罗斯(Charlie Rose)的采访时表示:把自己有幸掌管的巨额财富回馈社会,用到重要的事业上,如科技、教育、医学研究、社会服务及其他领域,这更利于社会,也更利于我的孩子。

20081月份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比尔·盖茨曾作了《用市场力量和制度创新服务穷人》的演讲,他认为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次演讲。演讲中他表明,“在我看来,人的本性中蕴藏着两股巨大的力量,一是自利,一是关爱他人。我们的挑战就是设计出一个新的制度体系,让利润和知名度这样的市场激励发挥作用,使企业更加倾向于为穷人服务。我把这种想法称为创新型资本主义(Creative Capitalism)。如果我们能够在21世纪的前几十年探索到满足贫困人口需要的方式,找到为企业带来利润和认可的办法,那么我们减少世界贫困的努力就可以一直持续下去。这个任务永远都不会结束,能投身这项事业,我内心激动不已。”

(二)国外态度及观点

盖茨悉数捐出580亿美元的消息虽然在许多国家引起很大轰动,但在美国本土却议论很少。欧美媒体和专家学者最关注的是盖茨离任后微软的未来,对盖茨的慈善捐款,往往一笔带过。美国人之所以大都以一种平常心看待此事,因为他们身处于这样一种慈善文化之中。

也有些西方媒体从恶意避税、投资污染项目、基金会被专制等方面对慈善捐赠行为进行了负面批评。批评之声是难免的。美国总统布什上任后,宣布计划取消联邦遗产税。但比尔盖茨的父亲和巴菲特、索罗斯等在《纽约时报》上刊登广告,明确反对这一计划,说明这些批评也是没有道理的。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920)用易懂的语言间接为这些批评作了回应:“在一个完全资本主义式的社会秩序中,任何一个个别的资本主义企业若不利用各种机会去获取利润,那就注定要完蛋”。[4]

美国人对盖茨捐赠的态度早在一百多前就已经有所体现。美国私人慈善事业的伟大奠基者之一安德鲁·卡内基(Andrew Carnegie)对慈善捐赠行为评价极高,他1889年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写道:“过不了多久,那些遗留下巨额财富(而不在有生之年将之捐赠出去)的人们就会受到公众的唾弃。人死富有,死而蒙羞。”[5]并在189511月发表著名演讲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三)国内态度及观点

国内舆论及企业家,侧重于惊叹盖茨巨额的募捐和没有给子女留下财产的大公无私,赞扬其为企业家精神做了真正的诠释,从而批判中国企业家的责任缺失行为。

曾康霖(2007)评价道:“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念和创举,我想是因为他想尽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并有自己的信仰。”[6]

2008623日,《齐鲁晚报》发表文章说盖茨不但是伟大的企业家,而且是懂得如何爱子女的好父亲。从这个角度看,盖茨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财富教育课。

何志成(2008)认为“富有的人应该比一般人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知道财富对社会的意义。盖茨把巨额财富看成是巨大的权利,同时也是巨大的义务。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富人都具有这样的价值观、财富观,然而,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中国的一些富豪确实应该反思。他们大都以代际转移的方式来传承财富,不仅将财富全部留给后代,还要将他们谋取财富的取巧途径也留给后代。”[7]

万润房地产策划有限公司 CEO陆万东(2008)大加批判中国富豪,指出与盖茨的财富观相比,“中国的富豪大多把财富视为追求名利、追求个人价值的手段和目的。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遗憾的是,富豪们普遍缺失这种将巨额财富回报社会的慈善文化和心理认同。”[8]

以上国内外的观点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人们对富人慈善捐赠行为的评价,也反映了国内外慈善文化和制度的差别。国内媒体和专家的观点对国内富豪的批判虽然并不全面和完全公正,但也反映出国内对“中国的比尔·盖茨”的期待非常迫切。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1

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探析——比尔•盖茨慈善捐赠案例及启示

来源:《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20

作为软件行业的巨头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既因为最初的小气而被人诟病,又因为捐献全部家产受人尊敬。本文暂且不论他的“功与过”,仅把以他为代表的企业家捐赠行为作为案例,并通过中美对比,来分析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学习什么经验、中国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缺失的深层原因以及中国的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完善等问题。

关健词比尔·盖茨;慈善捐赠;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 

现有国内文献对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较多,主要是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的。一是关于企业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比如:李新春,苏琦,董文卓(2006)从公司治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存逻辑出发,说明激励机制和保健机制分别对家族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有不同的激励作用;时鹏程,许磊(2006) 、贾良定,周三多(2006)、孙诚,冯之浚(2006)等人也都是在类似层面对企业家精神的各种研究,他们大致都得出了企业精神对企业正面作用的结论;二是关于社会责任层面的企业家精神的研究。黎友焕,陈理斌(2009)从社会责任角度揭示企业家精神的缺失,并认为企业家的企业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庄子银(2003)、何予平(2006)等人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以上两个方面都是用理论或数据来论述论点和推导、证明结论,但很少有从身边案例出发来揭示企业家慈善捐赠及体现的社会责任精神现象的。本文从比尔·盖茨慈善捐赠的一系列事实案例出发,运用中美对比的手法,找出中国内地企业家社会责任缺失的根本原因,并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案例回顾:比尔·盖茨捐赠之路

1995-2007年,比尔·盖茨(Bill Gates)连续13年蝉《福布斯》全球富翁榜首位。[1]2008年捐出全部身家580亿美元,又成为全球首善。其实,“首善”盖茨并非一天炼成,“为富不仁”阴影也曾很长时间与其大名连在一起。

(一)比尔·盖茨慈善思想转变

2006年底接受詹姆斯摩根全球人道主义奖时,盖茨所坦露的两个人对他思想真正转变有重大影响。一位是他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是一位大学教师,也是全国联合劝募的董事,母亲的身份对他有很大影响。盖茨很小的时候就将自己的部分零用钱捐给教堂和救世军(基督教慈善组织)。另一位是靠投资发家的巴菲特。因为巴菲特告诫他,慈善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而且,把那么多财富留给孩子,对他们并无益处。

深沉触动盖茨思想转变的事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他们在路上看到了无数饿得皮包骨头的孩子,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撼。然而,此时盖茨的怜悯之心只是受了一点点触动,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2]

(二)比尔·盖茨走向慈善捐赠路

从其思想转变的1994年起,比尔·盖茨开始真正地走向了慈善捐赠之路。按时间顺序,其一些最重要的慈善行为如下:

1994年,受父亲老盖茨的影响,盖茨决定开展慈善工作,并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

1997年,盖茨和梅琳达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基金会——盖茨图书馆基金会——以帮助更多人使用科技资源。1999年,盖茨图书馆基金会更名为盖茨学习基金会,工作重心变为资助家庭困难和少数族裔的学生。

2000年年初,比尔·盖茨将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CEO)的职位让给了他的大学朋友史蒂夫·鲍尔默,从而为慈善事业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同是在这一年,盖茨决定将这两个家族基金会合并成为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促进全球卫生保健和教育为重心。并在同一年,盖茨夫妇正式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目前这一基金会的规模已是全球最大。仅从2000-2004年间,盖茨和他的夫人就向社会累计捐赠100.85亿美元。

2006615日,比尔•盖茨宣布,他将逐步移交其日常工作,以便将更多时间投入到“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为确保平稳有序过渡,盖茨为自己留出了两年的过渡期。200871日之后,盖茨决定将放弃全部日常管理工作。

2008627日,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从这家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执行董事长的职位退休,转任非执行董事长。退出微软日常管理的盖茨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他的580亿美元个人财产全数捐给名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用于资助全球的教育和医疗项目,其子女不会得到一分一毫。他说:“我和妻子希望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他未来的人生都将奉献给慈善事业,换句话说,他将穷尽余生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服务。

从铁公鸡到世界头号慈善家,盖茨的慈善转变历程值得深思。这一过程的发生,与其说是社会“逼捐”的迫使,不如说是盖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大转变,使他重新思考财富的意义。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审计工作新思路2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虽然企业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的观念或者该观念在逐步淡化。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给予监督和评价就显得十分迫切,这不仅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

(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
   我国财税政策的原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经济行为与人民之间构成了天然的社会责任关系。政府的使命与责任促使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让市场经济 健康、正常运行。因此,通过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状况进行独立审查、评价和鉴证,政府部门才能全面评价企业的业绩和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继而根据履行社会 责任情况对企业进行奖惩;同时,政府部门通过获悉掌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信息,可以为政府部门制订国家经济政策,配置社会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经 济、人文、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在我国逐渐发展。经济学家们不仅用理论、还用实践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能为企业,为社会带来长远的经济利益和社 会利益,不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将最终被社会淘汰。因此,为确保企业能顺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相关的审计部门认识 到,仅仅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不够的,要使企业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协助企业履行其应负的社会责任,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对本企业各部门履行社会责任状况以及 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查和评价,并就存在的缺陷和弱点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
   弗里德曼(Freeman,1984)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角度》一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是企业能够通过行动、决策、政策、做法或目标而影响的任何 个人或群体。反之,这些个人或群体也能够影响企业的行动、决策、政策或目标。”企业想要创造机会,就必须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建设性的工作关系,而企 业在某些方面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造成损害也将同时对企业的生存形成威胁。因此,企业不仅得根据各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迅速建立起制度化和成熟化的社会责任会 计信息披露制度,而且需要将履行情况的审计报告得以公布。通过这种社会责任审计方式,企业才能获得社会、消费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才能得以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强化审计工作的措施

   相较于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而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有关的审计实践也相对落后。因此,应当借鉴国际经验,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相关工作,使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活动获得实质性的开展。

(一)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
   在审计主体方面,应当将政府部门对企业的审计与企业的内部审计相结合。我国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不仅有利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而且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做出 相关的决策。因此,政府应加大力度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对企业实施社会责任状况进行审查,评价以及监督。同时,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内部审计。另外,为 了满足消费者、员工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要,企业应当委托中介机构除了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审计之外,还应对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计。企业年度社会 责任报告主要是对企业过去一年社会责任履行状况的总结以及有关企业价值取向的报告,对其进行审计可以帮助企业找出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以及指导企业 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向,从而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相关的社会责任。

(二)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提供指导方向,只有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审计部门才能更好的做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工作。因此,应该进一步明确 企业社会责任范围,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包括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社区、对自然资源、对环境、对消费者、对社区、对政府等利益相关者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与传统审计相比,企业社会责任从“审计内容、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都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财务审计技术 和方法,还必须拥有相关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各级 审计机关应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审计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和财政、税务、劳动保障、环保、能源监管、消费者保护及产品质量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审 计的方法,另外,还应改革我们国家的审计职业考试制度(如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师考试),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基本知识纳入到审计职业的考试范围,加强审计 人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了解。

(四)实现并加强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协调
为更好地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部门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审计知识,而且应采取与财政、环保、劳动保障、产品质量监督、能源监管、税务等部门协同作战、 各负其责的审计方式。像环保、劳动保障等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只要其行为涉及到公共利益,只要存在受托的经营管理的公共财产,就必须承担由公众评价的经济责 任,就应该由国家审计机关对其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以保证其履行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而审计部门也需要利用社会责任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的线索作 为审计证据,同时审计部门又能为社会责任相关监管部门提供对企业拒绝履行社会责任进行处罚的有利佐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五)加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与推广力度
会计是审计存在的重要前提,目前,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还没有广泛的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开展还缺乏坚实的基础,还没有足够的条件建立完整的企 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体系。因此,要加快实施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还必须加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力度,进一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方法,必要 的话,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强制企业在会计报告中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信息及发生的相关社会责任成本。(刘长翠、陈增雷,2006)

本文系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批准号:07BTY00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主持人:黎友焕
作者简介:
黎友焕:北京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审计工作新思路1

来源:《中国审计》2009年第16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机遇,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假冒伪劣产品销 售、企业诚信缺失、偷漏税金、损害劳工合法权益等。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不具备社会责任观念或者忽视社会责任建设,结果导致这些违背社会责任甚至触犯法律法规 的现象的发生。而审计作为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秩序得以维护和受托责任得以履行的一种社会控制与协调机制,必将要求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形 势建立一个新型的审计模式——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以期遏制这些违法现象的继续发生。因此,如何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对推动我国市场经 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内涵,国内外理论界众说纷纭。英国学者山多技 (J•Santocki,1983)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对一个组织的社会意识进行独立而客观的审查和评价,这种社会意识表现在:企业除了要承担对 企业的责任以外,还应承担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西方学者主要从明确审计主体和界定审计内容等方面做了相关研究。如在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体问题上,Johnson (2001)指出,在美国,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的机构主要有几类:一是投资基金组织。该审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保证资金投向从事有社会责任感的活动、道 德要求较高的企业;而且能对企业强加压力,促使企业遵守投资者要求的标准;二是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例如环境保护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劳动保护协 会等其它社会公共利益监督机构。该审计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员工更好地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信息,同时也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以上两类审计 都属于企业外部机构进行的审计;三是企业自身进行的社会责任审计,该审计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对自身的社会责任作出自我评价。
   我国学者陆建桥(1993)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方法对政府和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他认为企业 社会责任审计对象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职工保健和安全措施,污染控制,噪音控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控制(包括产品质量控制,销售服务、广告质量 等),职工社会保险,职工教育和培训就业水平等。
以上比较分析可知,英国学者三多技(J•Santocki,1983)以及我国学者陆剑桥(1993)的观点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审计的对象直接面对企 业所应负担的社会责任。而Johnson(2001)认为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则不仅应当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审计,而且还应当审计政府对公众的行为。 从表面看来,Johnson的观点更全面地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主体、审计对象、职责以及作用。但是,本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指的是企业对其利益相 关者承担的责任,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对象应当是企业;而从审计的内容看,是指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可 作如下定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出发,根据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情况,关注企业是否实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 的统一,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审计在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的新内容及其作用

   黎友焕(2007)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某特定社会发展时期,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应该承担的经济、法规、伦理、自愿性慈善责任以及其他相关的责任。企业社会 责任审计是从宏观经济观点,而不是从微观经济观点,就企业经营活动对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审查和评价,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审计学的有机结合,是把企业与其利益 相关者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审计。

(一)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198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绿色经济计划,企业必须每年披露所耗费的能源数 额,以及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数额。借鉴欧洲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发展经验,并根据黎友焕对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本文认为,未来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 内容至少应该包括:

1.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企业的经济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为社会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③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④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⑤创造和 积累企业利润。因此,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当是在传统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对企业提供产品服务,创造和安置就业情况,实现国家税收,资源回收率等作 出全面的评价。

2.企业法规责任审计
企业的法规责任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遵守国际公约。②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③执行国际通用标准。④执行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业的道德准则。⑤执行企业内 部的规章制度。对企业法规责任的审计是一项比较抽象的任务,企业是否遵守国际公约或者法律法规一般无法用数据表示出来。但是,企业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是审 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企业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因此,本文认为,对企业法规责任的审计,不但要包括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还应当要求企业披露社会 责任会计数据,反映企业为遵守法律法规而采取的措施。
3.企业伦理责任审计
   企业的伦理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维护股东的权益。②维护消费者权益。③维护职工权益。④积极参与社区建设。⑤承担公共设施使用成本。⑥维持资源、环境与社 会可持续的发展。因此,全面审计企业的伦理责任,审计内容应当包括:①对企业为股东所赚取的利润做出评价;②企业对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包括安全 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的性能情况,售后服务情况,广告的忠实程度等。③企业劳动用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包括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改善情况,是否安全 生产、是否有相关的劳动保护措施的制定,以及实施和财力、物力投入情况。职工工资的发放是否到位和是否及时等情况,社会统筹、保险的办理和交纳情况,职工 教育和培训的情况以及职工福利落实情况也是企业劳动用工的社会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喻昊,2006)④企业对社区、公众的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审计的内容 包括为发展公共事业,市政建设,文化,对公共基础建设的支持。⑤企业对环境影响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审计。企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公共污染等 公害,因而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外部环境审计包括企业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如污染、资源浪费;内部环境审计包括企业对保护环境做出的 努力,比如产品的绿色指标,资源的循环利用、企业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持环境的投入情况。

4.企业慈善责任审计
   企业的自愿性慈善责任主要内容包括:①抚贫帮困。②救死扶伤。③安置残疾人。④赡养孤寡等。合理审计企业的慈善责任,主要应对企业的公益事业做出审计。审计的内容应当包括企业对教育事业的财务支持和捐赠,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提供的财务帮助情况等。
   另外,除了以上四种责任之外,企业社会责任还应包括企业根据当时当地的人情、风俗习惯等方面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对企业的新要求而履行其它相关的社会责任。因此,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下的审计还应当及时对企业新的社会责任做出合理的审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要求审计要以新的思维、新的眼光调整自己的视角,审计工作不但要反应传统的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还应当综合企业社会 责任评价指标,评价企业、政府的工作。比如,2008发生的及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集团追求自身利润的同时,造成了广大消费者的生命财产 受到侵害。在企业审计中,如果仅仅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状况,就反映不出企业对社会的负债,反映不出社会为其“外部效应”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审计评价必然是片 面的。再比如,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严峻形势下,广东海丰敏兴纺织品公司尽管利润微薄甚至无利可图,但它安排了近两万职工的就业,降低了社会失业 率,审计结论不予客观评价,就会打击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在新时期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大力倡导的背景下,我国审计工作应当不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而且 从社会利益的角度综合评价企业、政府的工作。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充实了审计学理论的内容,将审计的作用从微观领域过渡到宏观领域,拓宽了审计理论和实践的领域,有助于审计同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的融 合,将使审计人员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站在新的高度,运用新的理论方法,推动审计事业进入高层决策和公众视野。它可以充实市场经济约束规范、约束机制的内 容。通过社会责任审计,提示并报告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可以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从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使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得到调整,克 服企业行为短期化和掠夺式经营,促使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协调一致,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